清谈迁著。九卷。为作者于顺治十年 (1653) 至十三年间由江南至北京期间之见闻录。其中“纪闻下”载录有满族风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诸条。依次为“纪程”一卷,“纪邮”上、下各一卷,“后纪程”一卷,“纪咏”上、下各一卷,“纪文”一卷,“纪闻”上、下各一卷。前有总序,各部分前另有小序述撰作缘起。“纪程”、“后纪程”为水路日记,“纪邮”为陆路日记,“纪咏”、“纪文”为所作诗文,“纪闻”为见闻杂记。因系记录顺治十年(1653)至十三年两年半内北游京师的经历,故名《北游录》。朱之锡序称:“(迁)每登涉躡屩訪遺蹟,重趼累茧,……及坐穷村,……手尝不辍,……途听壁窥,轶事绪闻,残楮圮碣,就耳目所及无遗者。”故所记有较高史料价值。所录诗文亦有佳作。原仅有抄本,1960年中华书局据邓之诚藏抄本和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排印出版,收入《清代史料笔记丛刊》,1981年重印。
清談遷著。九卷。為作者于順治十年 (1653) 至十三年間由江南至北京期間之見聞錄。其中“紀聞下”載錄有滿族風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諸條。依次為“紀程”一卷,“紀郵”上、下各一卷,“後紀程”一卷,“紀詠”上、下各一卷,“紀文”一卷,“紀聞”上、下各一卷。前有總序,各部分前另有小序述撰作緣起。“紀程”、“後紀程”為水路日記,“紀郵”為陸路日記,“紀詠”、“紀文”為所作詩文,“紀聞”為見聞雜記。因系記錄順治十年(1653)至十三年兩年半内北遊京師的經曆,故名《北遊錄》。朱之錫序稱:“(遷)每登涉躡屩訪遺蹟,重趼累繭,……及坐窮村,……手嘗不辍,……途聽壁窺,轶事緒聞,殘楮圮碣,就耳目所及無遺者。”故所記有較高史料價值。所錄詩文亦有佳作。原僅有抄本,1960年中華書局據鄧之誠藏抄本和北京圖書館藏抄本排印出版,收入《清代史料筆記叢刊》,1981年重印。
北宋地理著作。北宋张礼撰并注,金元间无名氏续注。共一卷。最早刊于衢本《郡斋读书志》卷八。张礼,字茂中,浙江人。宋元祐元年(1086)与友人游长安城南,因作此记,并自作注。“凡门坊、寺观、园囿、庄墟及前贤遗迹见于载籍者叙录甚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于系作者亲历考察,并详加考释,故对研究唐代长安城南地理及寺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研究丝路的重要资料。有明万历《宝颜堂秘籍》本、清道光《学海类编》本及《丛书集成》本等。
北宋地理著作。北宋張禮撰并注,金元間無名氏續注。共一卷。最早刊于衢本《郡齋讀書志》卷八。張禮,字茂中,浙江人。宋元祐元年(1086)與友人遊長安城南,因作此記,并自作注。“凡門坊、寺觀、園囿、莊墟及前賢遺迹見于載籍者叙錄甚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由于系作者親曆考察,并詳加考釋,故對研究唐代長安城南地理及寺觀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也是研究絲路的重要資料。有明萬曆《寶顔堂秘籍》本、清道光《學海類編》本及《叢書集成》本等。
一卷。元周达观撰。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温州永嘉 (今属浙江) 人。成宗元贞元年(1295),达观随元使臣赴真腊(今柬埔寨),大德元年(1297)回国。此书即他依据在真腊的亲身见闻写成。前有总叙,记载他随同出使经过,下面分记城郭、宫室、服饰、官属、三教、人物、产妇、室女、奴婢、语言、野人、文字、正朔时序、争讼、病癞、死亡、耕种、山川、出产、贸易、欲得唐货、草木、飞鸟、走兽、蔬菜、鱼龙、酝酿、盐醋酱面、蚕桑、器用、车轿、舟辑、属郡、村落、取胆、异事、澡浴、流寓、军马、国主出入等共四十条。是现存的同时代人所写真腊历史的唯一记载。《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文义颇为赅瞻”。有元末《说郛》本、明嘉靖《古今说海》本、隆庆万历间《历代小史》本、万历《古今逸史》本、明重辑《百川学海》本、清《古今图书集成》本等,夏鼐的《真腊风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一卷。元周達觀撰。達觀,自号草庭逸民,溫州永嘉 (今屬浙江) 人。成宗元貞元年(1295),達觀随元使臣赴真臘(今柬埔寨),大德元年(1297)回國。此書即他依據在真臘的親身見聞寫成。前有總叙,記載他随同出使經過,下面分記城郭、宮室、服飾、官屬、三教、人物、産婦、室女、奴婢、語言、野人、文字、正朔時序、争訟、病癞、死亡、耕種、山川、出産、貿易、欲得唐貨、草木、飛鳥、走獸、蔬菜、魚龍、醞釀、鹽醋醬面、蠶桑、器用、車轎、舟輯、屬郡、村落、取膽、異事、澡浴、流寓、軍馬、國主出入等共四十條。是現存的同時代人所寫真臘曆史的唯一記載。《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書“文義頗為赅瞻”。有元末《說郛》本、明嘉靖《古今說海》本、隆慶萬曆間《曆代小史》本、萬曆《古今逸史》本、明重輯《百川學海》本、清《古今圖書集成》本等,夏鼐的《真臘風土記校注》(中華書局1981年版)是目前較好的本子。
南宋赵珙(旧误为孟珙)撰。1卷。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作者奉使蒙古军前议事,至燕京(今北京),见到总领蒙古军的木华黎国王。归后将亲身闻见著录成书,记述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国的事迹。全书分立国、鞑主始起、国号年号、太子诸王、诸将功臣、任相、军政、马政、粮食、征伐、官制、风俗、军装器械、奉使、祭祀、妇女、燕聚舞乐共17则。为今存记载蒙古开国事迹的最早著作,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记载,为研究蒙古建国初期历史的重要史料。现存《说郛》本为最早版本。1926年刊行的王国维笺证本为佳。
南宋趙珙(舊誤為孟珙)撰。1卷。南宋甯宗嘉定十四年(1221),作者奉使蒙古軍前議事,至燕京(今北京),見到總領蒙古軍的木華黎國王。歸後将親身聞見著錄成書,記述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國的事迹。全書分立國、鞑主始起、國号年号、太子諸王、諸将功臣、任相、軍政、馬政、糧食、征伐、官制、風俗、軍裝器械、奉使、祭祀、婦女、燕聚舞樂共17則。為今存記載蒙古開國事迹的最早著作,其中有許多有價值的記載,為研究蒙古建國初期曆史的重要史料。現存《說郛》本為最早版本。1926年刊行的王國維箋證本為佳。
地理著作。不分卷,为纪行之作。南宋范成大撰。1卷。孝宗乾道六年(1170),作者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范成大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被命为资政殿大学士,与崇信节度使康谞出使金国。六月出国门,八月渡淮入金。此书即以行程时间为序,记录了作者渡淮之后至燕都沿途所见在金统治之下北中国的社会情况,对沿途文物古迹、民情风俗及金都的皇城建筑、朝章制度,皆有详实真切的记载,是研究金朝统治下北方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南宋使金行记中为翘楚之作。
地理著作。不分卷,為紀行之作。南宋範成大撰。1卷。孝宗乾道六年(1170),作者以資政殿大學士,出使金國。範成大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閏五月被命為資政殿大學士,與崇信節度使康谞出使金國。六月出國門,八月渡淮入金。此書即以行程時間為序,記錄了作者渡淮之後至燕都沿途所見在金統治之下北中國的社會情況,對沿途文物古迹、民情風俗及金都的皇城建築、朝章制度,皆有詳實真切的記載,是研究金朝統治下北方社會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在南宋使金行記中為翹楚之作。
自灵州过黄河,行三十里,始涉沙入党项界,曰细腰沙、神点沙。至三公沙,宿月支都督帐。自此沙行四百余里,至黑堡沙,沙尤广,遂登沙岭。沙岭,党项牙也,其酋曰捻崖天子。渡白亭河至凉州,自凉州西行五百里至甘州。甘州,回鹘牙也。
自靈州過黃河,行三十裡,始涉沙入黨項界,曰細腰沙、神點沙。至三公沙,宿月支都督帳。自此沙行四百餘裡,至黑堡沙,沙尤廣,遂登沙嶺。沙嶺,黨項牙也,其酋曰撚崖天子。渡白亭河至涼州,自涼州西行五百裡至甘州。甘州,回鹘牙也。
地理杂志。北宋陈襄(1017—1080)撰。一卷。 襄字述古,称古灵先生,福建福州人。庆历进士,曾官三司盐铁判官、侍御史等。于治平四年(1067)使辽,归而成书,约四千字。以记宋辽使节沿途迎送礼仪、所过州县馆驿相距路程、相互通问馈送为主。所记是年华北旱情,女真、高丽等民族地区盛产松子,辽皇于每年七月往秋山狩猎,九年始住燕京等,颇具史料价值。所记辽宋交通系出于政治目的绕道而行,故其计程需如实考证。为研究辽代地理提供有益资料。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北平文殿阁书庄铅印《契丹交通史料七种》本。
地理雜志。北宋陳襄(1017—1080)撰。一卷。 襄字述古,稱古靈先生,福建福州人。慶曆進士,曾官三司鹽鐵判官、侍禦史等。于治平四年(1067)使遼,歸而成書,約四千字。以記宋遼使節沿途迎送禮儀、所過州縣館驿相距路程、相互通問饋送為主。所記是年華北旱情,女真、高麗等民族地區盛産松子,遼皇于每年七月往秋山狩獵,九年始住燕京等,頗具史料價值。所記遼宋交通系出于政治目的繞道而行,故其計程需如實考證。為研究遼代地理提供有益資料。有民國二十六年(1937)北平文殿閣書莊鉛印《契丹交通史料七種》本。
中国古代地理游记。李志常撰。书成后世间传本极少,清时经考订刊印得以广为流传,有近人王国维、张星烺等注释本。是了解蒙古早期社会历史的一部重要史籍。金宣宗兴定五年(公元1121年),全真教长春真人邱处机,奉成吉思汗之召,赴西域觐见成吉思汗。此书是邱处机的弟子李志常,记述邱这次西游的见闻录。采用日记式,使人有如亲临其境之感。成书于元睿宗拖雷监国期间。至清乾隆十 六年(1795),稿本始为钱大昕、段玉裁在苏州元妙观发现,并刊行于世。
中國古代地理遊記。李志常撰。書成後世間傳本極少,清時經考訂刊印得以廣為流傳,有近人王國維、張星烺等注釋本。是了解蒙古早期社會曆史的一部重要史籍。金宣宗興定五年(公元1121年),全真教長春真人邱處機,奉成吉思汗之召,赴西域觐見成吉思汗。此書是邱處機的弟子李志常,記述邱這次西遊的見聞錄。采用日記式,使人有如親臨其境之感。成書于元睿宗拖雷監國期間。至清乾隆十 六年(1795),稿本始為錢大昕、段玉裁在蘇州元妙觀發現,并刊行于世。
台州临海县章安祥符寺,法堂有高庙御坐。寺僧师颜年八十余矣,能言东巡事,云:时年方十四,事悟讲主。建炎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曰,民间欢言天子航海东来,泊金鳌山下。
台州臨海縣章安祥符寺,法堂有高廟禦坐。寺僧師顔年八十餘矣,能言東巡事,雲:時年方十四,事悟講主。建炎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曰,民間歡言天子航海東來,泊金鳌山下。
地理杂志。北宋路振 (957—1014)撰。一卷。路振字子发,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西)人(一作湘潭人)。淳化进士,官州通判、知州、太常丞。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二月,知制诰路振充契丹国主生辰国信使,率团使辽,次年正月返宋,归撰此文以献朝廷。本篇记载了使团越宋辽边境后沿途地名及地理概况,凡跋涉20天,宿辽20驿馆,才至辽中京大定府(治今辽宁建平西北)。
地理雜志。北宋路振 (957—1014)撰。一卷。路振字子發,永州祁陽(今湖南祁陽西)人(一作湘潭人)。淳化進士,官州通判、知州、太常丞。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二月,知制诰路振充契丹國主生辰國信使,率團使遼,次年正月返宋,歸撰此文以獻朝廷。本篇記載了使團越宋遼邊境後沿途地名及地理概況,凡跋涉20天,宿遼20驿館,才至遼中京大定府(治今遼甯建平西北)。
记行著作。唐李翱撰。一卷,翱字习之,赵郡, (约当今河北赵县)人,一作成纪(约当今甘肃天水)人。贞元进士,历官庐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撰有《李文公集》等。是篇约八百四十字。记其元和四年(809)十月奉命南下,自东都洛阳出发,经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到达广州。记水陆道路、里程、河流顺逆、滞流等甚详,对研究唐代交通有参考价值。有《说郛》本,《唐人说荟》本, 《五朝小说》本等。
記行著作。唐李翺撰。一卷,翺字習之,趙郡, (約當今河北趙縣)人,一作成紀(約當今甘肅天水)人。貞元進士,曆官廬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撰有《李文公集》等。是篇約八百四十字。記其元和四年(809)十月奉命南下,自東都洛陽出發,經今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到達廣州。記水陸道路、裡程、河流順逆、滞流等甚詳,對研究唐代交通有參考價值。有《說郛》本,《唐人說荟》本, 《五朝小說》本等。
《入越录》是吕祖谦的长篇日记体游记,记载了吕祖谦与潘叔度的十八日会稽之游,语言朴质平实,简拔切当,大多以白描为主,个别段落则能娓娓道来,细细铺写.作者尤其对光与色有着敏锐的感受,使得文中点染着鲜丽的色彩与美妙的光晕.《入越录》对田园风光与农村生活的关注早于以田园诗人而著称的范成大的《吴船录》,显示出吕祖谦作为一个真正的思想家对于世道民情的关注;从题材上来讲,也是对传统游记内容的开拓.文中还体现出吕祖谦重自然和要求人工亦应“殆若天成”的审美取向,是吕祖谦纪游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
《入越錄》是呂祖謙的長篇日記體遊記,記載了呂祖謙與潘叔度的十八日會稽之遊,語言樸質平實,簡拔切當,大多以白描為主,個别段落則能娓娓道來,細細鋪寫.作者尤其對光與色有着敏銳的感受,使得文中點染着鮮麗的色彩與美妙的光暈.《入越錄》對田園風光與農村生活的關注早于以田園詩人而著稱的範成大的《吳船錄》,顯示出呂祖謙作為一個真正的思想家對于世道民情的關注;從題材上來講,也是對傳統遊記内容的開拓.文中還體現出呂祖謙重自然和要求人工亦應“殆若天成”的審美取向,是呂祖謙紀遊散文中文學價值最高的作品.
亦称《岛夷志》,海外游记。作者元汪大渊,字奂章,江西南昌人。1341年(元至正元年)以后,曾两次随商船浮海游历数十国,并曾亲临台湾。1344年前后根据旅行中见闻完成此书,计一百条。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至正间曾两附海舶,游东西洋数十国。据所闻见于至正十年(1350)撰成此书。约二万一千字。首有张翥、吴鉴二序。次载澎湖、琉球、三岛、龙涎屿(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龙多岛,一说今布腊斯岛)、交趾(越南中北部)、真腊(柬埔寨)、吉兰丹(今马来西亚东北吉兰丹一带)、丁家庐(今马来西亚丁加奴)、罗卫(在今曼谷湾西北叻丕一带)、罗斛(今泰国中部班塔欣一带)等
亦稱《島夷志》,海外遊記。作者元汪大淵,字奂章,江西南昌人。1341年(元至正元年)以後,曾兩次随商船浮海遊曆數十國,并曾親臨台灣。1344年前後根據旅行中見聞完成此書,計一百條。大淵字煥章,江西南昌人。至正間曾兩附海舶,遊東西洋數十國。據所聞見于至正十年(1350)撰成此書。約二萬一千字。首有張翥、吳鑒二序。次載澎湖、琉球、三島、龍涎嶼(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海龍多島,一說今布臘斯島)、交趾(越南中北部)、真臘(柬埔寨)、吉蘭丹(今馬來西亞東北吉蘭丹一帶)、丁家廬(今馬來西亞丁加奴)、羅衛(在今曼谷灣西北叻丕一帶)、羅斛(今泰國中部班塔欣一帶)等
西域游记。元刘郁撰。一卷。郁,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蒙古宪宗二年(1252),蒙哥派六弟旭烈兀西征波斯(伊朗),八年攻下报达国(伊拉克巴格达),擒其王并遣使献捷。九年,蒙哥派常德西使见旭烈兀。正月自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行经阿尔泰山进入新疆西北部,又西行经西亚地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一直到达阿拉伯半岛麦地那。是书记此行沿途见闻,约二千余字。对所经过的西亚各国地理山川、湖泊、气候、城镇、关隘、动植物、矿产、土特产、货币、医药、建筑、民族、风土人情等均有记载。又据所闻记密乞儿(埃及)、富浪(法国)等国情况。为研究东西交通史重要资料。有些记载与《元史》等颇多吻合。原书无传本,后自明刻《秋涧大全集》卷九十四《玉堂嘉话》中录出,始有传本。有《四库全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版本。近人丁谦撰有《西使记考证》,收入《浙江图书馆丛书》;王国维有《西使记校录》,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可资研读。
西域遊記。元劉郁撰。一卷。郁,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蒙古憲宗二年(1252),蒙哥派六弟旭烈兀西征波斯(伊朗),八年攻下報達國(伊拉克巴格達),擒其王并遣使獻捷。九年,蒙哥派常德西使見旭烈兀。正月自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哈爾和林)西行經阿爾泰山進入新疆西北部,又西行經西亞地區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一直到達阿拉伯半島麥地那。是書記此行沿途見聞,約二千餘字。對所經過的西亞各國地理山川、湖泊、氣候、城鎮、關隘、動植物、礦産、土特産、貨币、醫藥、建築、民族、風土人情等均有記載。又據所聞記密乞兒(埃及)、富浪(法國)等國情況。為研究東西交通史重要資料。有些記載與《元史》等頗多吻合。原書無傳本,後自明刻《秋澗大全集》卷九十四《玉堂嘉話》中錄出,始有傳本。有《四庫全書》本, 《叢書集成初編》等多種版本。近人丁謙撰有《西使記考證》,收入《浙江圖書館叢書》;王國維有《西使記校錄》,收入《海甯王靜安先生遺書》,可資研讀。
游记集。近人陈渠珍著。全书十二章,有总叙及附录。1936年成书。著者于清光绪末毕业于长沙军校,宣统元年随钟颖入藏,驻防西藏工布,在进攻波密时有“战绩”。清朝灭亡后,他率湘中兵百余人取道青藏线东归,仅有7人生还。返湘后著此书。记载了辛亥革命前后川藏地区的真实情况,描绘了藏区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语言简洁优雅,叙事娓娓动人,用典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过人的才情。对于研究西藏历史、西藏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与经济史、清末民初人物史、辛亥革命史和清末民初军事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遊記集。近人陳渠珍著。全書十二章,有總叙及附錄。1936年成書。著者于清光緒末畢業于長沙軍校,宣統元年随鐘穎入藏,駐防西藏工布,在進攻波密時有“戰績”。清朝滅亡後,他率湘中兵百餘人取道青藏線東歸,僅有7人生還。返湘後著此書。記載了辛亥革命前後川藏地區的真實情況,描繪了藏區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語言簡潔優雅,叙事娓娓動人,用典不着痕迹,顯示了作者過人的才情。對于研究西藏曆史、西藏社會發展、城鎮建設與經濟史、清末民初人物史、辛亥革命史和清末民初軍事史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