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南宋王应麟(1223—1296)撰。十四卷。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治今浙江宁波)人。淳祐进士。历官秘书郎、著作郎、起居舍人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等。博洽多闻,宋代著名学者,于史地考证尤精。著有《通鉴地理考》等。成书于宋亡之次年(1280)。有明崇祯中毛晋刻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主要依据《资治通鉴》所载地名。考订了历代州城、都邑、各国形势、唐代河湟十一州、后晋十六州。所考古今地理,并不仅限于《通鉴》中的地名。征引浩博,考核详明。对山川险要、战守利害的叙述更为突出。
中國古代曆史地理著作。南宋王應麟(1223—1296)撰。十四卷。應麟字伯厚,号深甯居士,慶元(治今浙江甯波)人。淳祐進士。曆官秘書郎、著作郎、起居舍人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讨等。博洽多聞,宋代著名學者,于史地考證尤精。著有《通鑒地理考》等。成書于宋亡之次年(1280)。有明崇祯中毛晉刻本,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等。主要依據《資治通鑒》所載地名。考訂了曆代州城、都邑、各國形勢、唐代河湟十一州、後晉十六州。所考古今地理,并不僅限于《通鑒》中的地名。征引浩博,考核詳明。對山川險要、戰守利害的叙述更為突出。
地理杂志。明曹学栓撰。一百零八卷。学栓,字能始,号石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万历进士。曾官四川参政使、按察使。此书作于任职期间。全书约百余万字。分名胜、边防、通释、人物、方物、仙、释、游宦、风俗、著作、诗话、画苑凡十二门。学栓以文才出众,搜采宏富,征引广博。分《名胜记》三十卷、《边防记》十卷、《人物记》六卷、《宦游记》四卷、《蜀中郡县古今通释》四卷、《风俗记》四卷、《方物记》十二卷、《神仙记》十卷、《高僧记》十卷、《著作记》十卷、《诗话记》四卷、《画苑记》四卷,共十二门。
地理雜志。明曹學栓撰。一百零八卷。學栓,字能始,号石倉。福建侯官(今閩侯)人。萬曆進士。曾官四川參政使、按察使。此書作于任職期間。全書約百餘萬字。分名勝、邊防、通釋、人物、方物、仙、釋、遊宦、風俗、著作、詩話、畫苑凡十二門。學栓以文才出衆,搜采宏富,征引廣博。分《名勝記》三十卷、《邊防記》十卷、《人物記》六卷、《宦遊記》四卷、《蜀中郡縣古今通釋》四卷、《風俗記》四卷、《方物記》十二卷、《神仙記》十卷、《高僧記》十卷、《著作記》十卷、《詩話記》四卷、《畫苑記》四卷,共十二門。
中国古代地图的说明书。二卷。清南怀仁撰。南怀仁,西洋人,康熙中,宫钦天监监正。本书上卷自坤舆至人物,分十五条,皆言地之所生。下卷记载海外诸国道里、山川、民风、物产、分为五大洲,最后是西洋七奇图说。与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大体相同,亦时有出入。此书虽有所粉饰,但不全属虚构。
中國古代地圖的說明書。二卷。清南懷仁撰。南懷仁,西洋人,康熙中,宮欽天監監正。本書上卷自坤輿至人物,分十五條,皆言地之所生。下卷記載海外諸國道裡、山川、民風、物産、分為五大洲,最後是西洋七奇圖說。與艾儒略的《職方外紀》大體相同,亦時有出入。此書雖有所粉飾,但不全屬虛構。
《职方外纪》五卷。明西洋人艾儒略撰。其书成于天启癸亥[1623年]。自序谓:利氏赍进《万国图志》,厐氏奉命翻译,儒略更增补以成之。盖因利玛窦、厐迪我旧本润色之,不尽儒略自作也。所记皆绝域风土,为自古舆图所不载,故曰《职方外纪》。其说分天下为五大洲。卷一记亚细亚洲、卷二记欧罗巴洲、卷三记利未亚洲(非洲、利比亚)、卷四记亚墨利加洲(南、北美洲)及墨瓦蜡尼加洲(大洋洲)。每洲先有洲图,次总说,次列国、各国叙述方位、风土、气候、民情、物产。卷五记东海、西海、北海、南海之方位,并述其中海岛、海族、海产、海状、海舶、海道等。书中还第一次向中国介绍哥伦布远航美洲事。又附有南舆地图和北舆地图。是较早介绍至中国的西方地理知识书之一。
《職方外紀》五卷。明西洋人艾儒略撰。其書成于天啟癸亥[1623年]。自序謂:利氏赍進《萬國圖志》,厐氏奉命翻譯,儒略更增補以成之。蓋因利瑪窦、厐迪我舊本潤色之,不盡儒略自作也。所記皆絕域風土,為自古輿圖所不載,故曰《職方外紀》。其說分天下為五大洲。卷一記亞細亞洲、卷二記歐羅巴洲、卷三記利未亞洲(非洲、利比亞)、卷四記亞墨利加洲(南、北美洲)及墨瓦蠟尼加洲(大洋洲)。每洲先有洲圖,次總說,次列國、各國叙述方位、風土、氣候、民情、物産。卷五記東海、西海、北海、南海之方位,并述其中海島、海族、海産、海狀、海舶、海道等。書中還第一次向中國介紹哥倫布遠航美洲事。又附有南輿地圖和北輿地圖。是較早介紹至中國的西方地理知識書之一。
我国第一部介绍蒙、俄地理历史之专著。二卷。清图理琛撰。成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满汉文合璧。阿颜觉罗·图理琛(1667~1740),字瑶圃,满洲正黄旗人。作者曾于康熙五十一年奉命出使当时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于康熙五十四年回京复命,他将一路所经山川道路及见闻述诸文字。本书影响较广,已被译成英、法、德、俄4种文字。《异域录》为有关蒙古、俄罗斯、土尔扈特等地的地理著作。它以地域为纲附见时日,记载各地的地理、山川、水文、生物、道路、村落、物产、器用、气候、风俗等情况。全书以地为篇,满文本前有序,汉文本前后有叙。书中不仅记载了大地区的概貌,如俄罗斯,更多叙述各小地区的综合地理状况,如柏海儿湖(贝加尔湖)等。
我國第一部介紹蒙、俄地理曆史之專著。二卷。清圖理琛撰。成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滿漢文合璧。阿顔覺羅·圖理琛(1667~1740),字瑤圃,滿洲正黃旗人。作者曾于康熙五十一年奉命出使當時遊牧于伏爾加河流域的蒙古土爾扈特部,于康熙五十四年回京複命,他将一路所經山川道路及見聞述諸文字。本書影響較廣,已被譯成英、法、德、俄4種文字。《異域錄》為有關蒙古、俄羅斯、土爾扈特等地的地理著作。它以地域為綱附見時日,記載各地的地理、山川、水文、生物、道路、村落、物産、器用、氣候、風俗等情況。全書以地為篇,滿文本前有序,漢文本前後有叙。書中不僅記載了大地區的概貌,如俄羅斯,更多叙述各小地區的綜合地理狀況,如柏海兒湖(貝加爾湖)等。
地理总志。北宋乐史(930—1007)撰。二百卷, 目录二卷。史字子正,宜黄(今属江西)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官秘书郎、主簿、巡抚。著述宏富。约当雍熙三年(986)成此书,凡一百二十余万字。取材以太平兴国八年为限,故名。博采史书、地志、文集、碑刻、杂著二百余种,分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十三道,含东京、西京和八百余府、监、军、州。原著二百卷,佚八卷,《古逸丛书》刊有杨守敬从日本辑回的残存五卷半。
地理總志。北宋樂史(930—1007)撰。二百卷, 目錄二卷。史字子正,宜黃(今屬江西)人。太平興國進士。曆官秘書郎、主簿、巡撫。著述宏富。約當雍熙三年(986)成此書,凡一百二十餘萬字。取材以太平興國八年為限,故名。博采史書、地志、文集、碑刻、雜著二百餘種,分河南、關西、河東、河北、劍南西、劍南東、江南東、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東、隴右、嶺南十三道,含東京、西京和八百餘府、監、軍、州。原著二百卷,佚八卷,《古逸叢書》刊有楊守敬從日本輯回的殘存五卷半。
地理杂志。清黄叔璥撰。八卷。叔璥号玉圃,直隶大兴(今北京)人。康熙进士。官至常镇杨通道。是编乃康熙元年(1662)叔璥为御史时巡视台湾所作。故以使槎为名。约八万余字。卷一至四为赤嵌笔谈,分原始、形势、洋、潮、风信、气候、水程、海船、城堡、武备、商贩、进贡等二十二目。卷五至七为番俗六考,卷八为番俗杂记。作者采集旧书结合亲身见闻以成此书,对台湾海岛之山川、风土、民俗、物产、气候、攻守险隘、海道情形以及各民族情况。
地理雜志。清黃叔璥撰。八卷。叔璥号玉圃,直隸大興(今北京)人。康熙進士。官至常鎮楊通道。是編乃康熙元年(1662)叔璥為禦史時巡視台灣所作。故以使槎為名。約八萬餘字。卷一至四為赤嵌筆談,分原始、形勢、洋、潮、風信、氣候、水程、海船、城堡、武備、商販、進貢等二十二目。卷五至七為番俗六考,卷八為番俗雜記。作者采集舊書結合親身見聞以成此書,對台灣海島之山川、風土、民俗、物産、氣候、攻守險隘、海道情形以及各民族情況。
全国总志。南宋祝穆撰。七十卷。穆少名丙,字和甫,建阳(今属福建)人。曾与弟祝癸同受业于朱熹。刻意学问,著有《事文类聚》。是志撰成于理宗时(1225—1264),祝洙重订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该书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于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涉及地域范围仅限于南宋的疆域。该书略于建置沿革,详于名胜古迹,而对有关诗赋序记,所载尤为详备。内容以南渡后临安府为首十七路境域为范围。分建置沿革、风俗形胜、土特物产、山川井泉、堂亭楼阁、佛寺祠墓、名胜古迹、名宦人物、题咏四六等十余门。
全國總志。南宋祝穆撰。七十卷。穆少名丙,字和甫,建陽(今屬福建)人。曾與弟祝癸同受業于朱熹。刻意學問,著有《事文類聚》。是志撰成于理宗時(1225—1264),祝洙重訂于度宗鹹淳三年(1267)。該書所記分十七路,各系所屬府、州、軍于下,而以行在所臨安府為首,涉及地域範圍僅限于南宋的疆域。該書略于建置沿革,詳于名勝古迹,而對有關詩賦序記,所載尤為詳備。内容以南渡後臨安府為首十七路境域為範圍。分建置沿革、風俗形勝、土特物産、山川井泉、堂亭樓閣、佛寺祠墓、名勝古迹、名宦人物、題詠四六等十餘門。
域外地理著作。宋徐兢撰。四十卷,附录《宋故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公行状》。有清《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等,商务印书馆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据《知不足斋丛书》本出版了《丛书集成》本,是目前较常见的版本。兢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建州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徽宗朝赐同进士出身,官累迁至大宗正丞、尚书刑部员外郎。宣和六年(1124),以“奉使高丽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官”的身份出使朝鲜。归国后,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物图其形,事为之说,现图失经存”。本书共分40卷,28门,约7.8万字,分建国、世次、城邑、门阙、海道等二十八门,凡三百余条。详载高丽山川地理、风土习俗、典章制度、接待使者仪文、海上往来道路等。
域外地理著作。宋徐兢撰。四十卷,附錄《宋故尚書刑部員外郎徐公行狀》。有清《四庫全書》本,《知不足齋叢書》本等,商務印書館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據《知不足齋叢書》本出版了《叢書集成》本,是目前較常見的版本。兢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建州瓯甯(今福建建瓯)人。徽宗朝賜同進士出身,官累遷至大宗正丞、尚書刑部員外郎。宣和六年(1124),以“奉使高麗國信所提轄人船禮物官”的身份出使朝鮮。歸國後,作《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物圖其形,事為之說,現圖失經存”。本書共分40卷,28門,約7.8萬字,分建國、世次、城邑、門阙、海道等二十八門,凡三百餘條。詳載高麗山川地理、風土習俗、典章制度、接待使者儀文、海上往來道路等。
区域志。北宋欧阳忞撰。三十八卷,附札记二卷。欧阳忞,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无此人,此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忞,欧阳修从孙,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序所见,作者为考辨古代州郡之演变沿革而作,成书于政和(1111—1117)年间。作者结合历史故实来记述政区沿革。首叙历代政区,次按元丰时4京、23路分区,分述州县建置沿革;每路下附有外化州县。运用略古详今、纵横解剖的著作方法,使其原委详明,纵横兼备,系统清晰,条理分明,颇便于检索。
區域志。北宋歐陽忞撰。三十八卷,附劄記二卷。歐陽忞,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謂無此人,此從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忞,歐陽修從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從序所見,作者為考辨古代州郡之演變沿革而作,成書于政和(1111—1117)年間。作者結合曆史故實來記述政區沿革。首叙曆代政區,次按元豐時4京、23路分區,分述州縣建置沿革;每路下附有外化州縣。運用略古詳今、縱橫解剖的著作方法,使其原委詳明,縱橫兼備,系統清晰,條理分明,頗便于檢索。
中国清朝少数民族和外国人衣冠状貌图录。又称《清职贡图》。地理杂志。清傅恒等奉撰。 九卷。傅恒,姓富察氏,号春和,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平定金川,征剿缅甸和准噶尔,以功官大学士。初为彰扬清朝功业,八方贡服,于乾隆十六年(1751),诏令有司将外使和国内边疆各族服饰绘图进呈军机处。二十二年汇集,由傅恒等人编撰。以朝鲜以下诸外藩为首。其馀诸藩、诸蛮,各以所隶之省为次。分图系说,共为七卷。告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迨乾隆二十八年[1758年]以后,乃广为续图一卷。每图各绘其男女之状,及其部长属众衣冠之别。
中國清朝少數民族和外國人衣冠狀貌圖錄。又稱《清職貢圖》。地理雜志。清傅恒等奉撰。 九卷。傅恒,姓富察氏,号春和,滿洲鑲黃旗人。乾隆時平定金川,征剿緬甸和準噶爾,以功官大學士。初為彰揚清朝功業,八方貢服,于乾隆十六年(1751),诏令有司将外使和國内邊疆各族服飾繪圖進呈軍機處。二十二年彙集,由傅恒等人編撰。以朝鮮以下諸外藩為首。其馀諸藩、諸蠻,各以所隸之省為次。分圖系說,共為七卷。告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迨乾隆二十八年[1758年]以後,乃廣為續圖一卷。每圖各繪其男女之狀,及其部長屬衆衣冠之别。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正其失。初作《四书释地》一卷,共五十七条;又作《四书释地续》十七卷,释地兼及人物,共八十条;又作《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因地理人名而及训诂典制,共一百六十二条;又解释经义得一百二十二条,称《四书释地三续》,计三卷。四书合为一书,总称《四书释地》。全书计释地一百五十五条,人物六十三条,训诂典制二百零三条,专疏名物考据;至于义理,则宗归朱熹,未有异议。阎氏精于考证,言必有据,旁参互证,融会贯通。补其缺失者,有樊廷枚《四书释地补》四卷,宋翔风《四书释地辨证》二卷。有学海堂刊本传世,收入《清经解》,此外还有《通志堂经解》本。
一卷。四書釋地續一卷。四書釋地又續二卷。四書釋地三續二卷。總稱《四書釋地》。清閻若璩撰。閻若璩事詳《古文尚書疏證》條。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據,亦間有訓釋經義不當之處,閻氏遂作此書以補其缺、正其失。初作《四書釋地》一卷,共五十七條;又作《四書釋地續》十七卷,釋地兼及人物,共八十條;又作《四書釋地又續》二卷,因地理人名而及訓诂典制,共一百六十二條;又解釋經義得一百二十二條,稱《四書釋地三續》,計三卷。四書合為一書,總稱《四書釋地》。全書計釋地一百五十五條,人物六十三條,訓诂典制二百零三條,專疏名物考據;至于義理,則宗歸朱熹,未有異議。閻氏精于考證,言必有據,旁參互證,融會貫通。補其缺失者,有樊廷枚《四書釋地補》四卷,宋翔風《四書釋地辨證》二卷。有學海堂刊本傳世,收入《清經解》,此外還有《通志堂經解》本。
地理文献考证。清徐文靖撰。十二卷。文靖字位山,安徽当涂人。雍正举人。乾隆间举博学鸿词不第。官翰林院检讨。著有《周易拾遗》、 《竹书统笺》等。是书引蔡西山传而续之为笺。于乾隆十八年(1753)成书,约十万字。首列《禹贡》山水总目,以《水经》所载为主,附论于后;次分十八图,各系以说。所解先引蔡沈《书集传》,次为其各家之说,而断以己意。其论三江以南江、北江、中江为正,论九江在浔阳非洞庭筹条,皆不囿于蔡传之说。
地理文獻考證。清徐文靖撰。十二卷。文靖字位山,安徽當塗人。雍正舉人。乾隆間舉博學鴻詞不第。官翰林院檢讨。著有《周易拾遺》、 《竹書統箋》等。是書引蔡西山傳而續之為箋。于乾隆十八年(1753)成書,約十萬字。首列《禹貢》山水總目,以《水經》所載為主,附論于後;次分十八圖,各系以說。所解先引蔡沈《書集傳》,次為其各家之說,而斷以己意。其論三江以南江、北江、中江為正,論九江在浔陽非洞庭籌條,皆不囿于蔡傳之說。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清胡渭撰,题二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成书。此书在前人注释《禹贡》的基础上,旁征博引。主要对 《禹贡》的逐句加注,《禹贡》原文字分句顶格,作者博考载籍,凡郡县分合异同,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平险,讨论详明。尤其对历代黄河徙流变迁,详加论证。
中國古代曆史地理著作。清胡渭撰,題二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成書。此書在前人注釋《禹貢》的基礎上,旁征博引。主要對 《禹貢》的逐句加注,《禹貢》原文字分句頂格,作者博考載籍,凡郡縣分合異同,山川形勢,道裡遠近平險,讨論詳明。尤其對曆代黃河徙流變遷,詳加論證。
地理杂志。明严从简撰。二十四卷。从简,嘉禾(今福建建阳)人。官行人司行人、刑科右给事。为备官员巡边或出使查阅,于万历二年(1574)撰成此书。三十余万字。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门、含朝鲜、日本、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逻、满刺加、爪哇、三佛齐、渤泥、琐里古里、苏门答刺、锡兰、苏禄、佛郎机、以及吐蕃、哈密、于阗、鞑靼、兀良哈、女真等三十八个域外国家、地区和国内民族、卫所。分述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疆域分界、山川形胜、交通道里、运输工具、动物、植物、矿物等物产、商业贸易、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和中国历代王朝的关系等,记海上交通尤详,所载域外史事,多夹杂神话传说。但所载各国出产、工农业、城市建筑、土质、气温、各民族风俗习惯颇富史料价值。对研究明代域外地理、交通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部落分布、与明王朝的关系等有重要意义。有人评其书多采其时世人难见之书,而内容“多今时事而略于古”。有万历间刻本,清末铅印本,民国九年(1920)故宫博物院铅印本。
地理雜志。明嚴從簡撰。二十四卷。從簡,嘉禾(今福建建陽)人。官行人司行人、刑科右給事。為備官員巡邊或出使查閱,于萬曆二年(1574)撰成此書。三十餘萬字。分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門、含朝鮮、日本、琉球、安南、占城、真臘、暹邏、滿刺加、爪哇、三佛齊、渤泥、瑣裡古裡、蘇門答刺、錫蘭、蘇祿、佛郎機、以及吐蕃、哈密、于阗、鞑靼、兀良哈、女真等三十八個域外國家、地區和國内民族、衛所。分述其地理位置、曆史沿革、疆域分界、山川形勝、交通道裡、運輸工具、動物、植物、礦物等物産、商業貿易、社會組織形式、風俗習慣、和中國曆代王朝的關系等,記海上交通尤詳,所載域外史事,多夾雜神話傳說。但所載各國出産、工農業、城市建築、土質、氣溫、各民族風俗習慣頗富史料價值。對研究明代域外地理、交通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社會制度、部落分布、與明王朝的關系等有重要意義。有人評其書多采其時世人難見之書,而内容“多今時事而略于古”。有萬曆間刻本,清末鉛印本,民國九年(1920)故宮博物院鉛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