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是金上京会宁府考 ;卷二是金史上京路属地释略 ,包括蒲与路,合嬾路 ,恤品路 ,曷苏馆路 ,胡里改路 ,窝谋罕 ,长白山 青岭 乌纪岭 ,米里迷石罕城 留可城 盆搦岭, 钝恩城,阿苏城 ,活剌浑 ,陶温水 ,海古水, 会平州, 斡论泺, 纳邻淀 ,部渚泺 ,达鲁古城, 黄龙府, 慎州,长岭府 ,冷山等几个方面内容 。卷三是渤海五京考 ,高句丽新旧国 ,买沟 ,大辽水 ,盖马大山 ,勿吉七部考 ,长白山脉 ,五国城 等几个方面内容。卷四是完水 ,布特哈土城 ,阔泺海子 ,双泉海 ,和林城 ,起辇谷等几方面内容。
卷一是金上京會甯府考 ;卷二是金史上京路屬地釋略 ,包括蒲與路,合嬾路 ,恤品路 ,曷蘇館路 ,胡裡改路 ,窩謀罕 ,長白山 青嶺 烏紀嶺 ,米裡迷石罕城 留可城 盆搦嶺, 鈍恩城,阿蘇城 ,活剌渾 ,陶溫水 ,海古水, 會平州, 斡論泺, 納鄰澱 ,部渚泺 ,達魯古城, 黃龍府, 慎州,長嶺府 ,冷山等幾個方面内容 。卷三是渤海五京考 ,高句麗新舊國 ,買溝 ,大遼水 ,蓋馬大山 ,勿吉七部考 ,長白山脈 ,五國城 等幾個方面内容。卷四是完水 ,布特哈土城 ,闊泺海子 ,雙泉海 ,和林城 ,起辇谷等幾方面内容。
史地书。清曹廷杰撰制。光绪11年(1885),作者奉檄考察吉江二省边界,凡七阅月,行程2万里,归来撰制《简明图说》,即《吉江二省与俄交界图》及舆图上的注写文字。于古今沿革、山川驿路各名未及详注。受希元委托,对前图补注,即以《简明图说》为基础,吸收齐召南《水道提纲》、何秋涛《朔方备乘》、张作楠《翠微山房数学》等书研究成果,再以实地测定之“各处经纬度数为纲目”,至光绪十三年(1887) 11月15日,完成了舆图的撰制与文字注写工作。所冠希元题识和作者的《补注图说》《考定里数》,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书已收入丛佩远等编《曹廷杰集》 (1985年中华书局铅印本)内。有《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 《辽海丛书》本。李文信批注(附1985年《辽海丛书》后)可供参考。
史地書。清曹廷傑撰制。光緒11年(1885),作者奉檄考察吉江二省邊界,凡七閱月,行程2萬裡,歸來撰制《簡明圖說》,即《吉江二省與俄交界圖》及輿圖上的注寫文字。于古今沿革、山川驿路各名未及詳注。受希元委托,對前圖補注,即以《簡明圖說》為基礎,吸收齊召南《水道提綱》、何秋濤《朔方備乘》、張作楠《翠微山房數學》等書研究成果,再以實地測定之“各處經緯度數為綱目”,至光緒十三年(1887) 11月15日,完成了輿圖的撰制與文字注寫工作。所冠希元題識和作者的《補注圖說》《考定裡數》,均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此書已收入叢佩遠等編《曹廷傑集》 (1985年中華書局鉛印本)内。有《皇朝藩屬輿地叢書》本, 《遼海叢書》本。李文信批注(附1985年《遼海叢書》後)可供參考。
军事地理著作。清曹廷杰(1850—1916)撰。二卷。廷杰有《东三省舆地图说》已著录。作者于光绪九年(1883)到吉林省珲春防营办理边务文案,留心东三省边防问题,对正史、志书、舆图、清代东北地方文献分类整理,并结合亲身考察见闻,于光绪十一年(1885)成书,约三万八千字。分盛京险要、库页岛沿革形胜考、吉林根本说、分界碑文考、外兴安岭山脉河道中俄分属考、黑龙江险要等十九个专题。
軍事地理著作。清曹廷傑(1850—1916)撰。二卷。廷傑有《東三省輿地圖說》已著錄。作者于光緒九年(1883)到吉林省珲春防營辦理邊務文案,留心東三省邊防問題,對正史、志書、輿圖、清代東北地方文獻分類整理,并結合親身考察見聞,于光緒十一年(1885)成書,約三萬八千字。分盛京險要、庫頁島沿革形勝考、吉林根本說、分界碑文考、外興安嶺山脈河道中俄分屬考、黑龍江險要等十九個專題。
地理图说。清佚名撰。一卷。约三万五千字。缺图和表。首为图说,阐绘图原则和具体画法。其内容含疆域、坊里、山水、城池、衙署、铺舍、营制、屯番、道里八目,各目先府、后厅县依次记叙。其中疆域目谓“东不尽山、西不尽海”和“潮流,只分南北”,有助于研究清初该府直辖地域
地理圖說。清佚名撰。一卷。約三萬五千字。缺圖和表。首為圖說,闡繪圖原則和具體畫法。其内容含疆域、坊裡、山水、城池、衙署、鋪舍、營制、屯番、道裡八目,各目先府、後廳縣依次記叙。其中疆域目謂“東不盡山、西不盡海”和“潮流,隻分南北”,有助于研究清初該府直轄地域
古人右史左图,观览并重。萧何入关,首收图籍;盖凡道途险阻、山川阨塞,非图莫周悉也。。
古人右史左圖,觀覽并重。蕭何入關,首收圖籍;蓋凡道途險阻、山川阨塞,非圖莫周悉也。。
本书所收的文献,共有十六种:台湾杂记,台湾随笔,台湾始末偶纪,闽游偶记,闽中摭闻,台湾番社考,台湾府图志,台湾府方舆考证,闽杂记,全台图说,闽峤輶轩录,台湾小志,台游笔记,台湾地略,台湾省舆地考,茅港尾纪略。
本書所收的文獻,共有十六種:台灣雜記,台灣随筆,台灣始末偶紀,閩遊偶記,閩中摭聞,台灣番社考,台灣府圖志,台灣府方輿考證,閩雜記,全台圖說,閩峤輶軒錄,台灣小志,台遊筆記,台灣地略,台灣省輿地考,茅港尾紀略。
边疆地理著作。清祁巂藻纂。一卷。巂藻字春圃,号实甫,山西寿阳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 著《䜱䜪亭集》。其父为清代著名地理历史学家祁韵士,故巂藻于舆地之学亦有著述,此志即其一。记富克锦屯镇与卡伦等,凡相去里数、驻兵、未垦荒土地皆有叙述。共计屯镇十余处,较《吉林通志》记载翔实。为第一部专记黑龙江富锦及其周围地区屯镇、卡伦志书。反映道光、咸丰之际该地屯镇与卡伦驻兵情况。于清末黑龙江、吉林地方史的研究,可起拾遗补阙作用。无刻本,手稿存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室,有1985年黑龙江出版社点校排印本。
邊疆地理著作。清祁巂藻纂。一卷。巂藻字春圃,号實甫,山西壽陽人。嘉慶進士,授編修,官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以禮部尚書緻仕, 著《䜱䜪亭集》。其父為清代著名地理曆史學家祁韻士,故巂藻于輿地之學亦有著述,此志即其一。記富克錦屯鎮與卡倫等,凡相去裡數、駐兵、未墾荒土地皆有叙述。共計屯鎮十餘處,較《吉林通志》記載翔實。為第一部專記黑龍江富錦及其周圍地區屯鎮、卡倫志書。反映道光、鹹豐之際該地屯鎮與卡倫駐兵情況。于清末黑龍江、吉林地方史的研究,可起拾遺補阙作用。無刻本,手稿存北京圖書館善本書室,有1985年黑龍江出版社點校排印本。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山东海疆图记》有两个版本。《山东海疆图记·五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王尚珏辑,清抄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海疆图记·九卷》清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全书分为天时、地利、人事三部,共含“山岛志”、“道里志”、“潮汐志”、“漕运志”等18志,保存了明清时期有关山东海疆的重要史料。
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記載,《山東海疆圖記》有兩個版本。《山東海疆圖記·五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王尚珏輯,清抄本。藏于南京大學圖書館。《山東海疆圖記·九卷》清抄本。藏于國家圖書館。全書分為天時、地利、人事三部,共含“山島志”、“道裡志”、“潮汐志”、“漕運志”等18志,保存了明清時期有關山東海疆的重要史料。
又名《全辽备考》。地理杂志。清杨宾(1650—1740、9)撰,五卷。宾字可师,号大瓢,一号山阴耕夫,浙江山阴人。著有《金石源流》、《晞发堂稿》。柳边,即清代柳条边。指清初为防止内地人入山采参而设置的,由开原至今吉林市北的一道柳条篱笆。康熙初,杨宾父坐罪被放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是书所记为其前往省视其父时的一路见闻。书成于康熙后期。约五十五万字。冠有自序。正文记述柳边内外形势、山川、官制、驿站、物产、风俗等。为现存最早的记述清代吉林、辽宁广大地区地理山川、物产风俗的私人著述。首叙柳边起止,二十一边门位置,次叙由京至宁古塔二千八百七十八里,四十六站及区间里数。书中所记宁古塔所统三十六个民族部落名称及所处区域,记宁古塔东北、鞑靼海岸八个部族入贡情况以及与宁古塔的政治、经济联系等,均为研究东北史地重要资料。对鞑靼海产海豹皮、黑龙江大发哈(大马哈)鱼、席百北大鹿等东北特产,各族人婚姻、待客、宗教活动等习俗都有较详记载。卷末附七十五首诗,以时间为顺序,多为抒怀之作。地理记载有疏失,如不知黄龙府曾设于开原,呼叆江(今叆河)为鸭绿江等。有《昭代丛书》本、《辽海丛书》本和《小方壶斋舆地从钞》等
又名《全遼備考》。地理雜志。清楊賓(1650—1740、9)撰,五卷。賓字可師,号大瓢,一号山陰耕夫,浙江山陰人。著有《金石源流》、《晞發堂稿》。柳邊,即清代柳條邊。指清初為防止内地人入山采參而設置的,由開原至今吉林市北的一道柳條籬笆。康熙初,楊賓父坐罪被放逐于甯古塔(今黑龍江甯安縣)。是書所記為其前往省視其父時的一路見聞。書成于康熙後期。約五十五萬字。冠有自序。正文記述柳邊内外形勢、山川、官制、驿站、物産、風俗等。為現存最早的記述清代吉林、遼甯廣大地區地理山川、物産風俗的私人著述。首叙柳邊起止,二十一邊門位置,次叙由京至甯古塔二千八百七十八裡,四十六站及區間裡數。書中所記甯古塔所統三十六個民族部落名稱及所處區域,記甯古塔東北、鞑靼海岸八個部族入貢情況以及與甯古塔的政治、經濟聯系等,均為研究東北史地重要資料。對鞑靼海産海豹皮、黑龍江大發哈(大馬哈)魚、席百北大鹿等東北特産,各族人婚姻、待客、宗教活動等習俗都有較詳記載。卷末附七十五首詩,以時間為順序,多為抒懷之作。地理記載有疏失,如不知黃龍府曾設于開原,呼叆江(今叆河)為鴨綠江等。有《昭代叢書》本、《遼海叢書》本和《小方壺齋輿地從鈔》等
地理杂志。明陈士元撰。二卷。士元字心叔,湖广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进士。历官无考。著有《易象钩解》。该书以楚地故实,用问答形式,编辑成书。凡一万七千余字。卷一分风后、舜陵、舜妃、宛委、息壤、玄夷、九井等十条。卷二载子文、孟宗、三楚、竹王、槃瓠等十条,总计二十条。有《艺海珠尘》本、 《湖北丛书》本等,又《续说郛》本为一卷。卷首自序称:此书乃年老家居时,“有公安友生成仁卿奉檄校楚志,道经应城,造余环碧园,讯楚中古昔奇事,……余乃据所讯,漫答之,侍童录为二卷,题曰‘江汉丛谈’”。可知此书为集楚地故实众说异同者,加以疏通证明的笔记资料。
地理雜志。明陳士元撰。二卷。士元字心叔,湖廣應城(今屬湖北)人。嘉靖進士。曆官無考。著有《易象鈎解》。該書以楚地故實,用問答形式,編輯成書。凡一萬七千餘字。卷一分風後、舜陵、舜妃、宛委、息壤、玄夷、九井等十條。卷二載子文、孟宗、三楚、竹王、槃瓠等十條,總計二十條。有《藝海珠塵》本、 《湖北叢書》本等,又《續說郛》本為一卷。卷首自序稱:此書乃年老家居時,“有公安友生成仁卿奉檄校楚志,道經應城,造餘環碧園,訊楚中古昔奇事,……餘乃據所訊,漫答之,侍童錄為二卷,題曰‘江漢叢談’”。可知此書為集楚地故實衆說異同者,加以疏通證明的筆記資料。
地理图说。明赵秉忠撰。一卷。秉忠字季卿。万历状元,官翰林、礼部尚书。此为《纪录汇编》卷二百八之单编图说并存。分载五道、十三郡、七十七邑、十四卫所,略述其地理沿革、位置、经济状况、设防情况,标明其繁荣、险要程度。文字简练,层次分明,但嫌过略。有《纪录汇编》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地理圖說。明趙秉忠撰。一卷。秉忠字季卿。萬曆狀元,官翰林、禮部尚書。此為《紀錄彙編》卷二百八之單編圖說并存。分載五道、十三郡、七十七邑、十四衛所,略述其地理沿革、位置、經濟狀況、設防情況,标明其繁榮、險要程度。文字簡練,層次分明,但嫌過略。有《紀錄彙編》本,台北《中國方志叢書》本。
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反对英军入城的斗争。其《夷氛闻记》对鸦片战争情况有较真切记载。凡《耶苏教难入中国说》、《合省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四种。初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后经修订,复刊于咸丰年间。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外国史地研究著作之一。
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廣東順德人。副貢生,鹹豐年間賜内閣中書,加侍讀銜。通史學,善詩文,精音律,并頗注意研究西方國家政治情況。曾贊助林則徐、鄧廷桢禁煙,支持廣東反對英軍入城的鬥争。其《夷氛聞記》對鴉片戰争情況有較真切記載。凡《耶蘇教難入中國說》、《合省國說》、《蘭侖偶說》、《粵道貢國說》四種。初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後經修訂,複刊于鹹豐年間。是中國近代早期的外國史地研究著作之一。
又称《新定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较完整的图经。南宋绍兴九年(1139)董棻撰,八卷,已佚。淳熙十三年(1186),南宋陈公亮重修,刘文富纂,现存三卷。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北。卷首有子城图,建德府内外城图,府境总图,建德、淳安、桐庐、遂安、寿昌、分水诸县境图,共九幅。有《渐西村舍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版本。
又稱《新定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 一部較完整的圖經。南宋紹興九年(1139)董棻撰,八卷,已佚。淳熙十三年(1186),南宋陳公亮重修,劉文富纂,現存三卷。嚴州治今浙江建德東北。卷首有子城圖,建德府内外城圖,府境總圖,建德、淳安、桐廬、遂安、壽昌、分水諸縣境圖,共九幅。有《漸西村舍叢刊》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等版本。
书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题为「台湾图说」之抄本重编、改称而成。今本篇次,首列三论,曰「天下舆地总论」、曰「天下海强总论、曰「七省海强总论」。次为图说,有「京师二东海图说、有「江南海图说」、有「浙江海图说、」有「福建海图说」、有「粤东海图说」、有「台湾图说」有「澎湖图说」;所作各图,颇为简明。至其撰作年代,观乎「台湾图说」中『今北路半线适中之处多增一县曰彰化,以分诸罗之势』云云,当知在雍正初年台湾府彰化设县之后不久。书末,今加俞正燮「癸已类稿」中嘉庆十七年作「台湾府属渡口考」一则,作为「附录」。
書據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所藏題為「台灣圖說」之抄本重編、改稱而成。今本篇次,首列三論,曰「天下輿地總論」、曰「天下海強總論、曰「七省海強總論」。次為圖說,有「京師二東海圖說、有「江南海圖說」、有「浙江海圖說、」有「福建海圖說」、有「粵東海圖說」、有「台灣圖說」有「澎湖圖說」;所作各圖,頗為簡明。至其撰作年代,觀乎「台灣圖說」中『今北路半線适中之處多增一縣曰彰化,以分諸羅之勢』雲雲,當知在雍正初年台灣府彰化設縣之後不久。書末,今加俞正燮「癸已類稿」中嘉慶十七年作「台灣府屬渡口考」一則,作為「附錄」。
明魏焕编。十卷。魏焕,字东洲,湖广长沙(今属湖南)人,历官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明初于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头(太原)、固原设立军事重镇,称为“九边”,以防御中国北部境内一些游牧民族的攻扰。《皇明九边考》刊于嘉靖二十年(1541),为焕官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时所辑。全书共十卷,卷首有凡例一篇,卷后有跋文一篇、叙文两篇,并有九边形势总图一幅;卷末有叙文两篇
明魏煥編。十卷。魏煥,字東洲,湖廣長沙(今屬湖南)人,曆官兵部員外郎、四川佥事。明初于遼東、宣府、大同、延綏、甯夏、甘肅、薊州、偏頭(太原)、固原設立軍事重鎮,稱為“九邊”,以防禦中國北部境内一些遊牧民族的攻擾。《皇明九邊考》刊于嘉靖二十年(1541),為煥官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時所輯。全書共十卷,卷首有凡例一篇,卷後有跋文一篇、叙文兩篇,并有九邊形勢總圖一幅;卷末有叙文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