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简称《大全集》。诗集。明高启撰。十八卷。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太祖洪武二年应诏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三年升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就,回乡教书度日。据说朱元璋读了他的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题宫女诗》),认为是有意讽刺,怀恨在心。后来借口高启曾为魏观作《郡治上梁文》,将他腰斩,年仅39岁。高启是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启有《扣舷词》已著录。此乃其诗集,为明景泰间徐庸所编。其诗原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五集,凡二千余首。后自定为《缶鸣集》,凡九百余首。诸集先后散佚。明景泰年间,徐庸采摭逸篇,辑为此本。有明景泰刻本、万历孙士弘刻本等。另有1985年上海古籍版,名《高青丘集》
或簡稱《大全集》。詩集。明高啟撰。十八卷。高啟(1336~1374),字季迪,号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元末隐居吳淞江畔的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太祖洪武二年應诏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三年升戶部侍郎,他堅辭不就,回鄉教書度日。據說朱元璋讀了他的詩“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題宮女詩》),認為是有意諷刺,懷恨在心。後來借口高啟曾為魏觀作《郡治上梁文》,将他腰斬,年僅39歲。高啟是明代成就最高的詩人之一。啟有《扣舷詞》已著錄。此乃其詩集,為明景泰間徐庸所編。其詩原有《吹台集》、《江館集》、《鳳台集》、《婁江吟稿》、《姑蘇雜詠》等五集,凡二千餘首。後自定為《缶鳴集》,凡九百餘首。諸集先後散佚。明景泰年間,徐庸采摭逸篇,輯為此本。有明景泰刻本、萬曆孫士弘刻本等。另有1985年上海古籍版,名《高青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