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作品。清李渔撰。二卷,三十二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康熙年间成书。作者所著小说《连城璧》中《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即述其事。此剧写书生谭楚玉浪游吴越间,与女演员刘藐姑一见倾心,为接近她而入班学戏。藐姑知谭为己而甘为“贱业”,颇感动,决心嫁他。两人分别演生旦二角,在戏台上通过曲文互订衷情,做了“场上夫妻”。同时土豪钱某对班主威胁利诱,想买藐姑做妾,即将迎娶。藐姑不从,遂借在水上演《荆钗记》演至玉莲抱石投江一出时,慷慨陈词痛斥钱某,之后真的纵身投水。楚玉对众说明二人相爱实情,亦投水殉情。两人化为比目鱼,并游至严陵,为已退隐的原平寇将领慕容介捞救,复化为人而成亲。后谭生赴试及第,平寇立功,并为慕容的被诬昭雪,复与藐姑团聚。作品写戏中男女真挚爱情,生活气息浓厚,对社会黑暗有一定揭露,构思亦新巧。
傳奇作品。清李漁撰。二卷,三十二出。漁有《笠翁傳奇十種》已著錄。此乃十種之一,約康熙年間成書。作者所著小說《連城璧》中《譚楚玉戲裡傳情,劉藐姑曲終死節》即述其事。此劇寫書生譚楚玉浪遊吳越間,與女演員劉藐姑一見傾心,為接近她而入班學戲。藐姑知譚為己而甘為“賤業”,頗感動,決心嫁他。兩人分别演生旦二角,在戲台上通過曲文互訂衷情,做了“場上夫妻”。同時土豪錢某對班主威脅利誘,想買藐姑做妾,即将迎娶。藐姑不從,遂借在水上演《荊钗記》演至玉蓮抱石投江一出時,慷慨陳詞痛斥錢某,之後真的縱身投水。楚玉對衆說明二人相愛實情,亦投水殉情。兩人化為比目魚,并遊至嚴陵,為已退隐的原平寇将領慕容介撈救,複化為人而成親。後譚生赴試及第,平寇立功,并為慕容的被誣昭雪,複與藐姑團聚。作品寫戲中男女真摯愛情,生活氣息濃厚,對社會黑暗有一定揭露,構思亦新巧。
又名《美人香》。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六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于清初成书。写嘉禾书生石坚过继给舅氏为子,改名范石,居扬州,娶妻崔笺云。山阴孝廉曹有容赴试,携其女语花同行,途中语花在尼庵遇崔笺云,以《美人香》为题吟诗唱和,结下情谊,相约来世为夫妻,继而笺云谓“来生不如今生”,就劝语花同嫁范石,语花应允。有劣生周公梦通过作弊与行贿中了举人,欲娶语花,向曹有容多方挑唆,有容遂报告有司将范石除名。不久曹有容登第,被授为翰林,而语花思念笺云成病。有容欲招考能作诗女子慰藉语花。笺云得知,伪装作未婚女子应试,被曹收为义女,得见语花。范石回嘉禾用原名石坚赴试及第,有容托媒并报经朝廷旨许,以笺云、语花并嫁石坚,至此始知石坚即范石且笺云原即其妻。剧以美人香为因缘,故取为《怜香伴》。
又名《美人香》。傳奇。清李漁(1611—1679?)撰。二卷,三十六出。漁有《笠翁傳奇十種》已著錄。此乃十種之一。約于清初成書。寫嘉禾書生石堅過繼給舅氏為子,改名範石,居揚州,娶妻崔箋雲。山陰孝廉曹有容赴試,攜其女語花同行,途中語花在尼庵遇崔箋雲,以《美人香》為題吟詩唱和,結下情誼,相約來世為夫妻,繼而箋雲謂“來生不如今生”,就勸語花同嫁範石,語花應允。有劣生周公夢通過作弊與行賄中了舉人,欲娶語花,向曹有容多方挑唆,有容遂報告有司将範石除名。不久曹有容登第,被授為翰林,而語花思念箋雲成病。有容欲招考能作詩女子慰藉語花。箋雲得知,僞裝作未婚女子應試,被曹收為義女,得見語花。範石回嘉禾用原名石堅赴試及第,有容托媒并報經朝廷旨許,以箋雲、語花并嫁石堅,至此始知石堅即範石且箋雲原即其妻。劇以美人香為因緣,故取為《憐香伴》。
传奇。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清初成书。为李渔之代表作,名噪一时。剧演书生韩世勋,父母早亡,依父友戚补臣,与其子友先同窗。戚生请韩生画风筝,韩画毕题诗于筝,戚生筝线断;落于詹宅,为貌美多才的淑娟拾得。淑娟和诗于上,韩见而欣喜,与之约会,貌丑的爱娟赴会,韩惊走。后韩中状元。爱娟以韩为戚,欲嫁之,竟与丑貌陋才之戚生成对;韩以爱娟为淑娟,不欲娶,反与倾城才女淑娟成双。此剧以关目奇巧,情节细密著称,曾译成日、拉丁等文字,至今尚演不衰。但情趣过于巧合,追求低级趣味,受明代阮大钺一派影响甚深。有清初《笠翁十种曲》刊本,康熙中世德堂刊刻《笠翁传奇十种》本。
傳奇。清李漁撰。二卷,三十出。漁有《笠翁傳奇十種》已著錄。此乃十種之一。約清初成書。為李漁之代表作,名噪一時。劇演書生韓世勳,父母早亡,依父友戚補臣,與其子友先同窗。戚生請韓生畫風筝,韓畫畢題詩于筝,戚生筝線斷;落于詹宅,為貌美多才的淑娟拾得。淑娟和詩于上,韓見而欣喜,與之約會,貌醜的愛娟赴會,韓驚走。後韓中狀元。愛娟以韓為戚,欲嫁之,竟與醜貌陋才之戚生成對;韓以愛娟為淑娟,不欲娶,反與傾城才女淑娟成雙。此劇以關目奇巧,情節細密著稱,曾譯成日、拉丁等文字,至今尚演不衰。但情趣過于巧合,追求低級趣味,受明代阮大钺一派影響甚深。有清初《笠翁十種曲》刊本,康熙中世德堂刊刻《笠翁傳奇十種》本。
传奇。又名《奇福记》。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内容与作者所著小说《无声戏》中《丑郎君怕娇偏得艳》及《连城璧》中《美妇同遭花烛冤,村郎偏享温柔福》二篇大抵相同。写荆州人阙素封家室巨富而相貌奇丑,且有恶臭。初娶邹氏,邹嫌其丑而以书房为净室修行。再由戏班中俊雅正生代己相亲,娶美貌佳人何小姐,何亦逃至净室修行。时有袁经略之妻极妒,乘袁领兵在外而嫁其二妾。阙素封先买袁妾周氏,周知阙丑而自缢;又买袁妾吴氏,吴氏亦与邹、何二女同居净室,并为净室题额名“奈何天”。阙素封赖管家阙忠之力,输粮助边,焚券免债,力行善事,上天赐福让他变形为美男子,又被朝廷封为尚义君。邹、何、吴三女遂与丈夫欢好,皆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此剧表达劝人为善的观点,同时流露天命思想。情节离奇,但一些细节描写流于猥亵。后世有无名氏据此编为《奈何天弹词》。
傳奇。又名《奇福記》。清李漁《笠翁十種曲》之一。内容與作者所著小說《無聲戲》中《醜郎君怕嬌偏得豔》及《連城璧》中《美婦同遭花燭冤,村郎偏享溫柔福》二篇大抵相同。寫荊州人阙素封家室巨富而相貌奇醜,且有惡臭。初娶鄒氏,鄒嫌其醜而以書房為淨室修行。再由戲班中俊雅正生代己相親,娶美貌佳人何小姐,何亦逃至淨室修行。時有袁經略之妻極妒,乘袁領兵在外而嫁其二妾。阙素封先買袁妾周氏,周知阙醜而自缢;又買袁妾吳氏,吳氏亦與鄒、何二女同居淨室,并為淨室題額名“奈何天”。阙素封賴管家阙忠之力,輸糧助邊,焚券免債,力行善事,上天賜福讓他變形為美男子,又被朝廷封為尚義君。鄒、何、吳三女遂與丈夫歡好,皆被封為一品诰命夫人。此劇表達勸人為善的觀點,同時流露天命思想。情節離奇,但一些細節描寫流于猥亵。後世有無名氏據此編為《奈何天彈詞》。
传奇。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凡三十六出。剧情为虚构,故事发生于何代亦不详。剧写主人公华秀,字中郎,下相(今属江苏)人,颇有才名,年少登科,以养亲为名,告假省亲。其父华元五奉旨补西川节度使,离家赴任,华秀随送父母,顺便游览各地山川名胜,当地吴中名士侯隽,虽系一介寒士,却性耽花柳,这时正好与诸好事品评诸妓,将聚会于虎阜,选取花魁。闻华秀至,约同游宴,有妓曰王又嫱,广陵名家之女,流落卖歌,又一妓曰郑蕙娟,与隽甚昵,以身许之,而又嫱洁身不嫁,侯隽定花案,知嫱色艺皆在娟上,不以私绌公,定嫱第一,而娟次之,饮于虎阜。又嫱独属意于华秀,华秀许十年后来娶。侯隽则急欲得蕙娟,贫不能遂,华秀解囊买蕙娟赠侯隽。而侯隽妻妒甚,侯隽置娟于庵,身赴闱试,约登第即相迎。未几廷试,华秀得状元,侯隽得一甲第三。时嫱避喧乡居,为土豪所见,盗其赀而以债饵之,欲夺其志,嫱告州守,守为申冤,再迁居与娟遇,同住庵中。嫱方静守华秀十年之约。二人得第后,一内相家有二女,愿于新科中择婿,华秀坚辞之。侯隽遂双取之,其怜新弃旧作书绝娟。华秀则奉朝命平贼。过吴访嫱,并遇娟,娟诉其愤于华秀。华秀还朝,拒侯隽不见,以微讽之,侯隽始悔。吴守知
傳奇。清李漁《笠翁十種曲》之一。凡三十六出。劇情為虛構,故事發生于何代亦不詳。劇寫主人公華秀,字中郎,下相(今屬江蘇)人,頗有才名,年少登科,以養親為名,告假省親。其父華元五奉旨補西川節度使,離家赴任,華秀随送父母,順便遊覽各地山川名勝,當地吳中名士侯隽,雖系一介寒士,卻性耽花柳,這時正好與諸好事品評諸妓,将聚會于虎阜,選取花魁。聞華秀至,約同遊宴,有妓曰王又嫱,廣陵名家之女,流落賣歌,又一妓曰鄭蕙娟,與隽甚昵,以身許之,而又嫱潔身不嫁,侯隽定花案,知嫱色藝皆在娟上,不以私绌公,定嫱第一,而娟次之,飲于虎阜。又嫱獨屬意于華秀,華秀許十年後來娶。侯隽則急欲得蕙娟,貧不能遂,華秀解囊買蕙娟贈侯隽。而侯隽妻妒甚,侯隽置娟于庵,身赴闱試,約登第即相迎。未幾廷試,華秀得狀元,侯隽得一甲第三。時嫱避喧鄉居,為土豪所見,盜其赀而以債餌之,欲奪其志,嫱告州守,守為申冤,再遷居與娟遇,同住庵中。嫱方靜守華秀十年之約。二人得第後,一内相家有二女,願于新科中擇婿,華秀堅辭之。侯隽遂雙取之,其憐新棄舊作書絕娟。華秀則奉朝命平賊。過吳訪嫱,并遇娟,娟訴其憤于華秀。華秀還朝,拒侯隽不見,以微諷之,侯隽始悔。吳守知
一名 《万年欢》。戏曲。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据明止德时史实及有关传说敷演。写明武宗微服私行至太原,钟情妓院周二娘收养之女刘倩倩,托名威武将军万遂与订婚约。倩倩以玉搔头相赠,作为信物。武宗归京途中将玉搔头丢失,被纬武将军范钦女淑芳拾得。武宗派人来接倩倩,因无信物,倩倩亦不知万遂即“万岁”亦即当今皇帝,遂抗旨潜逃。武宗亲自来接,只拾取到倩倩的一张画像。时宁王朱宸濠起兵反叛,武宗以“威武大将军万遂”名号统兵出征,并将倩倩画像复制后分发各地寻找。战乱中淑芳与父亲失散,被按画像寻人之公人误以为即倩倩,盖相貌相似,遂送进宫中。倩倩母女因纬武大将军与威武大将军、范老爷与万老爷音相近而误投范钦,范钦问明情况后献倩倩进宫。不久宁王兵败被俘,武宗封范、刘二女为妃。后世越剧《玉簪恨》即由此剧改编,情节有较大更动。
一名 《萬年歡》。戲曲。清李漁撰。二卷,三十出。漁有《笠翁傳奇十種》已著錄。此乃十種之一。據明止德時史實及有關傳說敷演。寫明武宗微服私行至太原,鐘情妓院周二娘收養之女劉倩倩,托名威武将軍萬遂與訂婚約。倩倩以玉搔頭相贈,作為信物。武宗歸京途中将玉搔頭丢失,被緯武将軍範欽女淑芳拾得。武宗派人來接倩倩,因無信物,倩倩亦不知萬遂即“萬歲”亦即當今皇帝,遂抗旨潛逃。武宗親自來接,隻拾取到倩倩的一張畫像。時甯王朱宸濠起兵反叛,武宗以“威武大将軍萬遂”名号統兵出征,并将倩倩畫像複制後分發各地尋找。戰亂中淑芳與父親失散,被按畫像尋人之公人誤以為即倩倩,蓋相貌相似,遂送進宮中。倩倩母女因緯武大将軍與威武大将軍、範老爺與萬老爺音相近而誤投範欽,範欽問明情況後獻倩倩進宮。不久甯王兵敗被俘,武宗封範、劉二女為妃。後世越劇《玉簪恨》即由此劇改編,情節有較大更動。
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出。题“湖上笠翁编次,禾中女史批评”,前有书法家范骧1659年序、女才子黄媛介序,后有鉴赏家徐林鸿跋。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 约于清初成书。敷演明万历时画家董其昌、陈眉公事,惟情节全系虚构。写杨云史、林天素事。两人侨寓西湖,杨能伪作董其昌之书画,林能伪作陈继儒之书画,中经种种奇幻曲折,杨嫁董,林归陈,“各自成双”。黄媛介序云:“平增院本家一段风流新话,使才子佳人良愿遂于身后。”此即作意所在。而标曰“意中缘”。
傳奇。清李漁(1611—1679?)撰。二卷,三十出。題“湖上笠翁編次,禾中女史批評”,前有書法家範骧1659年序、女才子黃媛介序,後有鑒賞家徐林鴻跋。漁有《笠翁傳奇十種》已著錄。此劇乃十種之一。 約于清初成書。敷演明萬曆時畫家董其昌、陳眉公事,惟情節全系虛構。寫楊雲史、林天素事。兩人僑寓西湖,楊能僞作董其昌之書畫,林能僞作陳繼儒之書畫,中經種種奇幻曲折,楊嫁董,林歸陳,“各自成雙”。黃媛介序雲:“平增院本家一段風流新話,使才子佳人良願遂于身後。”此即作意所在。而标曰“意中緣”。
一名《梦中楼》。戏曲。清李渔撰。三十三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于康熙七年(1668)成书。故事与作者所著小说《十二楼》中《生我楼》相同。写锦衣卫千户尹厚之子幼年被拐卖与汉阳布商姚家为子,名姚继。布商死,姚继孤身处世,常梦见自己出生地一小楼及床后幼时一玩具箱。梦中又得某老人告知,其祖传玉尺,与婚姻有关。其邻居姚器汝原在四川做官,因李自成起兵天下动乱而辞官隐居,改名曹玉宇。有女长成,欲招姚继为婿。姚继与曹女互以玉尺和诗帕定情。郧阳人尹小楼早年丢失幼儿,年老时欲寻一真心愿做继子的人,即插标“卖身为父”,被姚继买回,当作父亲供养。尹妻及曹女被李自成部下掳去,装于布囊中发卖,皆被姚继买回。尹小楼夫妻相逢,姚继与曹女结婚,一同至尹家。姚继见尹氏所居即自己梦中小楼,玩具箱亦在,始知尹小楼夫妻原是亲生父母。曹玉宁被朝廷起用,督师经过此地,与女儿女婿相见并同尹氏认了亲家。剧中写人情至性较亲切。
一名《夢中樓》。戲曲。清李漁撰。三十三出。漁有《笠翁傳奇十種》已著錄。此乃十種之一,約于康熙七年(1668)成書。故事與作者所著小說《十二樓》中《生我樓》相同。寫錦衣衛千戶尹厚之子幼年被拐賣與漢陽布商姚家為子,名姚繼。布商死,姚繼孤身處世,常夢見自己出生地一小樓及床後幼時一玩具箱。夢中又得某老人告知,其祖傳玉尺,與婚姻有關。其鄰居姚器汝原在四川做官,因李自成起兵天下動亂而辭官隐居,改名曹玉宇。有女長成,欲招姚繼為婿。姚繼與曹女互以玉尺和詩帕定情。鄖陽人尹小樓早年丢失幼兒,年老時欲尋一真心願做繼子的人,即插标“賣身為父”,被姚繼買回,當作父親供養。尹妻及曹女被李自成部下擄去,裝于布囊中發賣,皆被姚繼買回。尹小樓夫妻相逢,姚繼與曹女結婚,一同至尹家。姚繼見尹氏所居即自己夢中小樓,玩具箱亦在,始知尹小樓夫妻原是親生父母。曹玉甯被朝廷起用,督師經過此地,與女兒女婿相見并同尹氏認了親家。劇中寫人情至性較親切。
传奇。 清李渔 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约于清初成书。演二龙女与柳毅、张羽事。实以元杂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故事揉合而成。叙洞庭、东海两龙女游蜃楼,得遇书生柳毅,洞庭龙女与柳生订情,柳生并为好友张羽与东海龙女作伐。后洞庭龙女迫于父母之命,错配泾河小龙。幸张生传书,才得返回。张、柳二生又得神仙之助,煮海使沸,迫使龙王就范,方得成就两对姻缘。
傳奇。 清李漁 撰。二卷,三十出。漁有《笠翁傳奇十種》已著錄。此劇乃十種之一。約于清初成書。演二龍女與柳毅、張羽事。實以元雜劇《柳毅傳書》和“張生煮海”故事揉合而成。叙洞庭、東海兩龍女遊蜃樓,得遇書生柳毅,洞庭龍女與柳生訂情,柳生并為好友張羽與東海龍女作伐。後洞庭龍女迫于父母之命,錯配泾河小龍。幸張生傳書,才得返回。張、柳二生又得神仙之助,煮海使沸,迫使龍王就範,方得成就兩對姻緣。
一名《鸳鸯赚》。传奇。 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曲之一。 约清初成书。据作者所著小说《连城璧》中《寡妇设计赘新郎,众美齐心夺才子》改编。写金陵书生吕曜才貌双全,妓女许仙俦美而能诗,二人相爱,吕答应娶许作妾,但需娶正室之后才能接她。许仙俦即为吕曜寻觅佳偶,得知曹氏女淑婉才色无双,欲为之聘娶。又有缙绅乔国用女梦兰,才貌仅次于淑婉,钦慕吕曜,欲以身相许,得知许仙俦之意,就与媒婆何氏定计离间吕、许关系,使吕曜同意入赘乔家,并订婚期。
一名《鴛鴦賺》。傳奇。 清李漁撰。二卷。三十出。漁有《笠翁傳奇十種》已著錄。此劇乃十種曲之一。 約清初成書。據作者所著小說《連城璧》中《寡婦設計贅新郎,衆美齊心奪才子》改編。寫金陵書生呂曜才貌雙全,妓女許仙俦美而能詩,二人相愛,呂答應娶許作妾,但需娶正室之後才能接她。許仙俦即為呂曜尋覓佳偶,得知曹氏女淑婉才色無雙,欲為之聘娶。又有缙紳喬國用女夢蘭,才貌僅次于淑婉,欽慕呂曜,欲以身相許,得知許仙俦之意,就與媒婆何氏定計離間呂、許關系,使呂曜同意入贅喬家,并訂婚期。
全称《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明代传奇。《笠阁批评旧戏目》著录。据作者《娇红记题词》,本剧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仲夏。事本北宋宣和间实事(见《花朝生笔记》),元有郑梅洞小说《娇红传》。戏据此敷衍而成。2卷50出,演申纯与娇娘殉情合葬鸳鸯冢。明初有刘东升杂剧《金童玉女娇红记》,孟氏此剧将结尾改为申娇合葬一处,化作鸳鸯上下飞翔。取材于北宋宣和年间一个真实故事。书生申纯热烈地爱上了表妹王娇娘,二人私订终身。几经波折,终于突破礼教,私自结合。但王娇娘的父亲却没有答应申家求亲,而迫于权势,允婚节镇之子。娇娘在迫嫁前夕,终于伤情而死。申纯闻娇娘死讯,亦自缢绝食殉情。死后,两家把他们合葬一起,名曰“鸳鸯冢”。
全稱《節義鴛鴦冢嬌紅記》。明代傳奇。《笠閣批評舊戲目》著錄。據作者《嬌紅記題詞》,本劇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仲夏。事本北宋宣和間實事(見《花朝生筆記》),元有鄭梅洞小說《嬌紅傳》。戲據此敷衍而成。2卷50出,演申純與嬌娘殉情合葬鴛鴦冢。明初有劉東升雜劇《金童玉女嬌紅記》,孟氏此劇将結尾改為申嬌合葬一處,化作鴛鴦上下飛翔。取材于北宋宣和年間一個真實故事。書生申純熱烈地愛上了表妹王嬌娘,二人私訂終身。幾經波折,終于突破禮教,私自結合。但王嬌娘的父親卻沒有答應申家求親,而迫于權勢,允婚節鎮之子。嬌娘在迫嫁前夕,終于傷情而死。申純聞嬌娘死訊,亦自缢絕食殉情。死後,兩家把他們合葬一起,名曰“鴛鴦冢”。
戏曲。明张凤翼(1527—1613)撰。凤翼有《窃符记》传奇已著录。此剧取材唐人小说《虬髯客传》,演李靖、红拂女、虬髯客三人故事,并插入孟棨《本事诗》中所记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传说。写隋代杨素的妾女红拂对到杨府谒见杨素的书生李靖一见钟情,于晚上投奔李靖住处,一同出走,路遇见虬髯客张促坚,张仲坚侠义给予帮助,并与红拂女结为兄妹。后虬髯客在海外建功立业,李靖投奔李世民,辅佐李世民登基, 终成一代名将的故事。 剧本反映了封建时代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慕、 追求, 讴歌慷慨任侠的思想行为。
戲曲。明張鳳翼(1527—1613)撰。鳳翼有《竊符記》傳奇已著錄。此劇取材唐人小說《虬髯客傳》,演李靖、紅拂女、虬髯客三人故事,并插入孟棨《本事詩》中所記樂昌公主與徐德言破鏡重圓傳說。寫隋代楊素的妾女紅拂對到楊府谒見楊素的書生李靖一見鐘情,于晚上投奔李靖住處,一同出走,路遇見虬髯客張促堅,張仲堅俠義給予幫助,并與紅拂女結為兄妹。後虬髯客在海外建功立業,李靖投奔李世民,輔佐李世民登基, 終成一代名将的故事。 劇本反映了封建時代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慕、 追求, 讴歌慷慨任俠的思想行為。
明代传奇剧本。张凤翼撰。《曲品》著录。取材于《史记·田敬仲世家》。写战国时齐滑王荒淫无度,燕将乐毅破齐,杀齐王。世子田法章变名王立,逃亡到莒太史敫家,为灌园仆人。太史女君后爱法章,自制寒衣赠之。在侍女朝英帮助下,两人私订婚姻。后齐将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恢复齐国,迎立法章为齐王。由田单作媒,纳君后为妃,田单亦娶朝英为夫人。冯梦龙不满意此剧情节,改编成传奇《新灌园》。京剧及地方戏中有《黄金台》、《火牛阵》,亦演此内容。今存明富春堂刻本、《六十种曲》本,前者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
明代傳奇劇本。張鳳翼撰。《曲品》著錄。取材于《史記·田敬仲世家》。寫戰國時齊滑王荒淫無度,燕将樂毅破齊,殺齊王。世子田法章變名王立,逃亡到莒太史敫家,為灌園仆人。太史女君後愛法章,自制寒衣贈之。在侍女朝英幫助下,兩人私訂婚姻。後齊将田單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恢複齊國,迎立法章為齊王。由田單作媒,納君後為妃,田單亦娶朝英為夫人。馮夢龍不滿意此劇情節,改編成傳奇《新灌園》。京劇及地方戲中有《黃金台》、《火牛陣》,亦演此内容。今存明富春堂刻本、《六十種曲》本,前者收入《古本戲曲叢刊初集》。
戏曲。传奇剧本。明·屠隆作。叙述木清泰遍游地狱、天堂的故事。唐宝兴王木清泰郊游时得到仙佛的指点,弃家访道。十年中,他经受了各种考验和磨难,遍游了地狱、天堂、蓬来和西方乐土。回家后不久,在昙花盛开的时节被引渡到西方乐土,他的妻子在家修炼,后来也得到超升。
戲曲。傳奇劇本。明·屠隆作。叙述木清泰遍遊地獄、天堂的故事。唐寶興王木清泰郊遊時得到仙佛的指點,棄家訪道。十年中,他經受了各種考驗和磨難,遍遊了地獄、天堂、蓬來和西方樂土。回家後不久,在昙花盛開的時節被引渡到西方樂土,他的妻子在家修煉,後來也得到超升。
屠隆撰。《曲品》著录。全记共42出,演李白事。约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据《唐书》本传敷演。剧写:故相国孙女许湘娥,下嫁诗人李白,湘娥家于扬州有巨产数十万,多年不曾经理,遂托白前往整治。途经江陵,遇顶上真人司马永祯点化,言白异日当遇明主,列职清华。白至扬州后,众人求其帮助,数十万金荡然散磬。白去扬州后,湘娥前往庐山访道,遇女真李腾空,湘娥拜为仙师,空命以暂回家乡,允以日后再来。
屠隆撰。《曲品》著錄。全記共42出,演李白事。約作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後。據《唐書》本傳敷演。劇寫:故相國孫女許湘娥,下嫁詩人李白,湘娥家于揚州有巨産數十萬,多年不曾經理,遂托白前往整治。途經江陵,遇頂上真人司馬永祯點化,言白異日當遇明主,列職清華。白至揚州後,衆人求其幫助,數十萬金蕩然散磬。白去揚州後,湘娥前往廬山訪道,遇女真李騰空,湘娥拜為仙師,空命以暫回家鄉,允以日後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