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名,汤显祖作。剧本取材于唐代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成语“南柯一梦”,即指此事。剧情略谓:因小故被主帅免职家居的裨将淳于棼,一日醉卧于榻上,梦中见槐安国使者来迎,被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20年,颇多善政。后檀萝国入侵,公主受惊而亡,他回朝后拜为左丞相,权门贵戚,争相趋奉,他自己亦以权倾一时,日趋堕落,淫乱无度。右丞相乘机进谗,诬他弄权结党,终被国王遣归乡里。醒来才知是一梦,并发现槐安国即庭中大槐树洞里的蚁群。经契玄禅师点化,发愿灭情,乃大悟成佛。这是一个借梦境以批判社会、批判人生的政治剧。淳于棼从一个抱负不凡,但却不拘小节的落魄之士,终于时来运转,成了一个政治上有所作为的贤吏,而最后堕落为荒淫势利的权臣。淳于棼的道路体现了善情受到污染而蜕化成为恶情,这正如作者在《题词》中所说的“一往之情,则为所摄”。淳于棼的失败、堕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对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的幻灭之情。作者还借助契玄禅师手中慧剑来斩断淳于棼的痴迷,从而得出“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这样一个看破红尘,“一切皆空”的结论。反映了汤显祖对现实社会悲观和绝望的心情。
明代傳奇名,湯顯祖作。劇本取材于唐代李公佐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成語“南柯一夢”,即指此事。劇情略謂:因小故被主帥免職家居的裨将淳于棼,一日醉卧于榻上,夢中見槐安國使者來迎,被招為驸馬,出任南柯郡太守20年,頗多善政。後檀蘿國入侵,公主受驚而亡,他回朝後拜為左丞相,權門貴戚,争相趨奉,他自己亦以權傾一時,日趨堕落,淫亂無度。右丞相乘機進讒,誣他弄權結黨,終被國王遣歸鄉裡。醒來才知是一夢,并發現槐安國即庭中大槐樹洞裡的蟻群。經契玄禅師點化,發願滅情,乃大悟成佛。這是一個借夢境以批判社會、批判人生的政治劇。淳于棼從一個抱負不凡,但卻不拘小節的落魄之士,終于時來運轉,成了一個政治上有所作為的賢吏,而最後堕落為荒淫勢利的權臣。淳于棼的道路體現了善情受到污染而蛻化成為惡情,這正如作者在《題詞》中所說的“一往之情,則為所攝”。淳于棼的失敗、堕落,表達了作者對現實政治的批判和對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的幻滅之情。作者還借助契玄禅師手中慧劍來斬斷淳于棼的癡迷,從而得出“人間君臣眷屬,蝼蟻何殊;一切苦樂興衰,南柯無二”這樣一個看破紅塵,“一切皆空”的結論。反映了湯顯祖對現實社會悲觀和絕望的心情。
传奇剧本。明王錂作。二卷二十九出。叙战国时楚人宋玉,沉抑未显。一日,与东邻相国之女季清吴相遇,一见钟情。经清吴侍女秋英牵线,二人相会,清吴赠春芜罗帕为证。宋玉西邻住着大夫登徒履,垂涎清吴美色,遭到拒绝,便怀恨在心,阻挠宋玉与清吴相会。宋玉友荆生仗义打伤登徒子。时楚襄王游云梦台、望高唐观,欲寻高才作赋以纪盛况。宋玉作《高唐》、《神女》,得授上大夫职。登徒子诋毁宋玉好色,襄王查明实情后,革去登徒子官职,并亲为宋玉和清吴主婚。据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杜撰。有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六十种曲》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前者影印。
傳奇劇本。明王錂作。二卷二十九出。叙戰國時楚人宋玉,沉抑未顯。一日,與東鄰相國之女季清吳相遇,一見鐘情。經清吳侍女秋英牽線,二人相會,清吳贈春蕪羅帕為證。宋玉西鄰住着大夫登徒履,垂涎清吳美色,遭到拒絕,便懷恨在心,阻撓宋玉與清吳相會。宋玉友荊生仗義打傷登徒子。時楚襄王遊雲夢台、望高唐觀,欲尋高才作賦以紀盛況。宋玉作《高唐》、《神女》,得授上大夫職。登徒子诋毀宋玉好色,襄王查明實情後,革去登徒子官職,并親為宋玉和清吳主婚。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杜撰。有明末汲古閣原刻初印本、《六十種曲》本,《古本戲曲叢刊二集》據前者影印。
孙柚作。全名《司马相如琴心记》。今存明末汲古阁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事见《汉书》、《西京杂记》。共四十四出。剧中前部情节,如文君新寡、琴挑春心、夜亡成都、家徒四壁诸出,同于一般相如、文君故事。后部情节则多所增饰,如相如为唐蒙所谗,下狱;文君守节,出家为尼;临邛县令王吉升任廷尉,为相如雪冤;相如出狱,与文君团聚。《三家村老委谈》:“《琴心记》,亦俊逸可喜。”又云:“极有佳句,第头脑太乱,脚色太多,大伤体裁,不便于登场,曲亦时有未叶,以故反不若《浣纱》之传,然较之宣城(梅鼎祚)之嵌宝拣金,临川(汤显祖)之字觋句鬼,则大有径庭矣。”《茂陵弦》评语:“尝读《琴心记》,恨其曲词白口不与题称,而又抹却谏猎一节,添出唐蒙设陷、文君信诳、相如受绁诸事,可谓痴人说梦,了无理绪。”《坚瓠四集》记有辛未观女优演《琴心》事。
孫柚作。全名《司馬相如琴心記》。今存明末汲古閣刊本,收入《古本戲曲叢刊》二集。本事見《漢書》、《西京雜記》。共四十四出。劇中前部情節,如文君新寡、琴挑春心、夜亡成都、家徒四壁諸出,同于一般相如、文君故事。後部情節則多所增飾,如相如為唐蒙所讒,下獄;文君守節,出家為尼;臨邛縣令王吉升任廷尉,為相如雪冤;相如出獄,與文君團聚。《三家村老委談》:“《琴心記》,亦俊逸可喜。”又雲:“極有佳句,第頭腦太亂,腳色太多,大傷體裁,不便于登場,曲亦時有未葉,以故反不若《浣紗》之傳,然較之宣城(梅鼎祚)之嵌寶揀金,臨川(湯顯祖)之字觋句鬼,則大有徑庭矣。”《茂陵弦》評語:“嘗讀《琴心記》,恨其曲詞白口不與題稱,而又抹卻谏獵一節,添出唐蒙設陷、文君信诳、相如受绁諸事,可謂癡人說夢,了無理緒。”《堅瓠四集》記有辛未觀女優演《琴心》事。
明代传奇剧本。朱鼎撰。《曲品》著录。据《世说新语·假谲》及史传敷演。写晋代温峤奉母命探望姑母,姑托温为女刘润玉择婿。温毛遂自荐,以玉镜台为聘,娶表妹为妻。会石勒起兵,晋室南渡江左,祖逖、刘琨北伐,温峤被召为总兵司马,进军淮西,大败石勒。正趁胜北进,不意都督王敦谋篡东晋帝位,温率兵勤王,声讨叛贼。王敦拘温峤家属,令其作书招降,温母和妻润玉宁愿就戮,决不从命。后温击破王敦,凯旋归来,全家欢聚。此剧与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杂剧迥然不同,主要突出温峤、祖逖、刘琨诸人的民族思想,以玉镜台为关目的爱情故事,所占比重却极小。剧中《新亭对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系狱》诸出,写得慷慨激昂,有声有色。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明代傳奇劇本。朱鼎撰。《曲品》著錄。據《世說新語·假谲》及史傳敷演。寫晉代溫峤奉母命探望姑母,姑托溫為女劉潤玉擇婿。溫毛遂自薦,以玉鏡台為聘,娶表妹為妻。會石勒起兵,晉室南渡江左,祖逖、劉琨北伐,溫峤被召為總兵司馬,進軍淮西,大敗石勒。正趁勝北進,不意都督王敦謀篡東晉帝位,溫率兵勤王,聲讨叛賊。王敦拘溫峤家屬,令其作書招降,溫母和妻潤玉甯願就戮,決不從命。後溫擊破王敦,凱旋歸來,全家歡聚。此劇與關漢卿《溫太真玉鏡台》雜劇迥然不同,主要突出溫峤、祖逖、劉琨諸人的民族思想,以玉鏡台為關目的愛情故事,所占比重卻極小。劇中《新亭對泣》、《聞雞起舞》、《中流擊楫》、《系獄》諸出,寫得慷慨激昂,有聲有色。今存明末汲古閣原刊初印本,《古本戲曲叢刊二集》據以影印。
传奇剧本。明汤显祖作。二卷五十三出。此剧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叙唐陇西人李益流寓长安,以功名未遂、佳偶未聘为憾。元宵佳节,霍小玉与母观灯,遗失紫玉钗,恰被李益拾到,并以此求婚于霍家,两人成婚。不久,益应试,中状元,却因得罪当朝卢太尉,被遣边关任职,益与玉灞桥相别。卢太尉强招李益为婿。玉为寻益,欲将紫钗出售,闻卢府小姐招婿求玉钗,售之卢府。卢用计骗益,言玉已嫁他人。玉知益已赘于卢府,身染沉疴。李益诸友同情小玉,设计请李益共赏牡丹,将其带入小玉宅中。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知皆中卢太尉毒计。益将紫钗还给小玉,两人和好如初。吕天成《曲品》论此剧“描写闺妇怨夫之情,备极娇苦,直堪下泪,真绝技也。”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认为“词藻精警,远在《香囊》、《玉玦》之上。‘四梦’中以此为最艳矣。”京剧《霍小玉》、川剧《玉燕钗》、闽剧《紫玉钗》,均受此剧的影响。有明万历间玉茗堂刊本、继志斋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六十种曲》本、清初竹林堂《玉茗堂四种》本、暖红室刻本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末柳浪馆刊本影印,亦收入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汤显祖集》中。
傳奇劇本。明湯顯祖作。二卷五十三出。此劇是在《紫箫記》的基礎上重新創作而成。叙唐隴西人李益流寓長安,以功名未遂、佳偶未聘為憾。元宵佳節,霍小玉與母觀燈,遺失紫玉钗,恰被李益拾到,并以此求婚于霍家,兩人成婚。不久,益應試,中狀元,卻因得罪當朝盧太尉,被遣邊關任職,益與玉灞橋相别。盧太尉強招李益為婿。玉為尋益,欲将紫钗出售,聞盧府小姐招婿求玉钗,售之盧府。盧用計騙益,言玉已嫁他人。玉知益已贅于盧府,身染沉疴。李益諸友同情小玉,設計請李益共賞牡丹,将其帶入小玉宅中。兩人相見,互訴衷腸,知皆中盧太尉毒計。益将紫钗還給小玉,兩人和好如初。呂天成《曲品》論此劇“描寫閨婦怨夫之情,備極嬌苦,直堪下淚,真絕技也。”吳梅《中國戲曲概論》認為“詞藻精警,遠在《香囊》、《玉玦》之上。‘四夢’中以此為最豔矣。”京劇《霍小玉》、川劇《玉燕钗》、閩劇《紫玉钗》,均受此劇的影響。有明萬曆間玉茗堂刊本、繼志齋刊本、明末汲古閣原刊本、《六十種曲》本、清初竹林堂《玉茗堂四種》本、暖紅室刻本等,《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明末柳浪館刊本影印,亦收入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湯顯祖集》中。
宋元南戏剧本。作者不详。明有改编本,沈寿卿(或作沈受先)著。剧叙良贾冯商40岁无子,妻劝纳妾。既成,却于合卺夜闻其苦情、不染其身立即遣归,原聘分毫不取。王以德受其恩,无以为报,旅舍中令妻侍枕席,冯商秉笔坐以达旦,决不乱人之妻。他拾重金而不昧,人夺其骑亦不争,赈贫拯难,广施仁义。玉帝闻其行,赐产贵子。子名冯京,年少连中三元,封及父母,并娶丞相之女为妻,一家富贵荣耀。此剧提倡多行仁义,但宣扬阴德。冯京连中三元事见《宋史》,为史实。冯商事见罗大经《鹤林玉露》,然朱孟震《浣水续谈》据《方舆胜览》谓为马涓父事,“误以为冯也。”吕天成《曲品》于《三元》条云:“冯商还妾一事,尽有致。近插入三事,改为《四德》,失其故矣。”则古本《三元记》仅还妾一事,今存汲古阁本已增入他事,为明人改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汲古阁本影印。
宋元南戲劇本。作者不詳。明有改編本,沈壽卿(或作沈受先)著。劇叙良賈馮商40歲無子,妻勸納妾。既成,卻于合卺夜聞其苦情、不染其身立即遣歸,原聘分毫不取。王以德受其恩,無以為報,旅舍中令妻侍枕席,馮商秉筆坐以達旦,決不亂人之妻。他拾重金而不昧,人奪其騎亦不争,赈貧拯難,廣施仁義。玉帝聞其行,賜産貴子。子名馮京,年少連中三元,封及父母,并娶丞相之女為妻,一家富貴榮耀。此劇提倡多行仁義,但宣揚陰德。馮京連中三元事見《宋史》,為史實。馮商事見羅大經《鶴林玉露》,然朱孟震《浣水續談》據《方輿勝覽》謂為馬涓父事,“誤以為馮也。”呂天成《曲品》于《三元》條雲:“馮商還妾一事,盡有緻。近插入三事,改為《四德》,失其故矣。”則古本《三元記》僅還妾一事,今存汲古閣本已增入他事,為明人改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汲古閣本影印。
传奇剧本。四十一出。明徐元著。明吕天成《曲品》说:“近有徐叔回倾所改《八义》,与传稍合,然未佳。”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记中以程婴为赵朔友,以嗾犬在宣孟侍宴之际,以韩厥生武而不死于武,以成灵寿之功,皆本于史传,与时本稍异。运局构思,有激烈闳畅之致,尚少清超一境耳。”清焦循《花部农谭》说:“《八义》之程婴、本诸太史公之《晋世家》,婴乃赵氏家臣,以己子易赵子,见其忠于所事。……彼《八义记》者,直抄袭太史公,不且板拙无聊乎?”此剧写程婴、公孙杵臼保孤救孤的故事,和元人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南戏《赵氏孤儿》一脉相承,表现了为正义事业前赴后继、对邪恶势力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其中也夹杂了一些封建性的糟粕。
傳奇劇本。四十一出。明徐元著。明呂天成《曲品》說:“近有徐叔回傾所改《八義》,與傳稍合,然未佳。”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以此劇入“能品”,說:“記中以程嬰為趙朔友,以嗾犬在宣孟侍宴之際,以韓厥生武而不死于武,以成靈壽之功,皆本于史傳,與時本稍異。運局構思,有激烈闳暢之緻,尚少清超一境耳。”清焦循《花部農譚》說:“《八義》之程嬰、本諸太史公之《晉世家》,嬰乃趙氏家臣,以己子易趙子,見其忠于所事。……彼《八義記》者,直抄襲太史公,不且闆拙無聊乎?”此劇寫程嬰、公孫杵臼保孤救孤的故事,和元人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南戲《趙氏孤兒》一脈相承,表現了為正義事業前赴後繼、對邪惡勢力決不屈服的鬥争精神。其中也夾雜了一些封建性的糟粕。
传奇剧本。明沈采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韩信事,佳。写得豪畅。内插用北剧。但事业有余,闺阃处大寥落,且旦是增出。只入虞姬、漂母,亦何不可?”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雅品”,说:“纪楚、汉事甚豪畅,但所演皆英雄本色,闺阁处便觉寂寥。”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千金记》以韩信事迹为主,合入项羽事,而以汉高祖成大业事为背景,大略根据史实,稍为润色,关目错杂之极。……此记虽以韩信为主,然描写项羽处极有力,因之其结构分为两头对立,缺少李笠翁所谓‘一篇之主脑’,此其最短处也。”此剧是一部以写韩信有关故事为主的历史剧,但对项羽性格的塑造却比较成功。其中《追信》、《别姬》等出,历来传唱不衰。但作品关目芜杂,结构松懈,语言则朴实生动。
傳奇劇本。明沈采著。明呂天成《曲品》以此劇入“能品”,說:“韓信事,佳。寫得豪暢。内插用北劇。但事業有餘,閨阃處大寥落,且旦是增出。隻入虞姬、漂母,亦何不可?”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以此劇入“雅品”,說:“紀楚、漢事甚豪暢,但所演皆英雄本色,閨閣處便覺寂寥。”日本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說:“《千金記》以韓信事迹為主,合入項羽事,而以漢高祖成大業事為背景,大略根據史實,稍為潤色,關目錯雜之極。……此記雖以韓信為主,然描寫項羽處極有力,因之其結構分為兩頭對立,缺少李笠翁所謂‘一篇之主腦’,此其最短處也。”此劇是一部以寫韓信有關故事為主的曆史劇,但對項羽性格的塑造卻比較成功。其中《追信》、《别姬》等出,曆來傳唱不衰。但作品關目蕪雜,結構松懈,語言則樸實生動。
明代传奇剧本。又名《教子记》。《远山堂曲品》著录。宋元南戏有《周羽教子寻亲记》,据张大复(彝宣)《寒山堂曲谱》卷首《谱选古今传奇散曲集总目》所载,明代梁辰鱼、范受益、王錂、吴中情奴、沈予一等均有改编本。现存本为王錂改编。写宋代富豪张敏,见秀才周羽妻郭氏美貌,欲占为己有,设计陷害,使周羽蒙冤,流落鄂州20余年。周去后,郭氏生子周瑞隆,含辛茹苦,教子成人。瑞隆中进士,授官荣归,得其父在鄂的消息,即弃官寻父。至鄂,知父遇大赦,已启程归乡。父友李员外恐瑞隆不识其父,以周羽诗集赠之,作为寻父的凭证。后因周羽父子同住一旅店,瑞隆思父不能成眠,乃出诗集低诵,父子终于喜得相逢,回家与郭氏团圆。此剧写出真情苦境,曾轰动一时。《借债》、《前索》、《遗青》、《杀德》、《出罪》、《府场》、《前金山》、《送学》、《跌包》、《复学》、《荣归》、《拜别》、《刺血》、《茶访》等出,一直流传在昆曲舞台上,今地方戏中也有据此改编的剧目。今存明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万历间富春堂刊本影印。
明代傳奇劇本。又名《教子記》。《遠山堂曲品》著錄。宋元南戲有《周羽教子尋親記》,據張大複(彜宣)《寒山堂曲譜》卷首《譜選古今傳奇散曲集總目》所載,明代梁辰魚、範受益、王錂、吳中情奴、沈予一等均有改編本。現存本為王錂改編。寫宋代富豪張敏,見秀才周羽妻郭氏美貌,欲占為己有,設計陷害,使周羽蒙冤,流落鄂州20餘年。周去後,郭氏生子周瑞隆,含辛茹苦,教子成人。瑞隆中進士,授官榮歸,得其父在鄂的消息,即棄官尋父。至鄂,知父遇大赦,已啟程歸鄉。父友李員外恐瑞隆不識其父,以周羽詩集贈之,作為尋父的憑證。後因周羽父子同住一旅店,瑞隆思父不能成眠,乃出詩集低誦,父子終于喜得相逢,回家與郭氏團圓。此劇寫出真情苦境,曾轟動一時。《借債》、《前索》、《遺青》、《殺德》、《出罪》、《府場》、《前金山》、《送學》、《跌包》、《複學》、《榮歸》、《拜别》、《刺血》、《茶訪》等出,一直流傳在昆曲舞台上,今地方戲中也有據此改編的劇目。今存明刻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明萬曆間富春堂刊本影印。
传奇。明邵灿撰。《南词叙录》、《曲品》均著录。此剧演南宋张九成考中状元,因策论违忤丞相,被遣派岳飞幕下监军。不久又遭谗言,受命出使契丹,羁留漠北。其妻邵贞娘思夫心切,忽有败兵持九成所佩之紫香囊,前来易食,并谎称九成已战死。其弟欲明真相,远赴朔方探信。值契丹南下,兵破汴京,贞娘与婆母逃难,中途遇贼惊散,寄居周姥姥家。紫香囊复为赵军使之子所得,遣媒欲强娶贞娘。时九成经历十二载,始自契丹逃归,以功授观察使,遇贞娘前来告状,夫妻相会。后合家团圆,一门旌表。作者自称撰写此剧是紧步丘浚《五伦全备记》的后尘,说忠教孝,宣扬封建纲常。剧本结构松散,情节多蹈袭《琵琶记》和《拜月亭记》。又以《诗经》、杜甫诗句匀入曲中,宾白亦多文语。此种自诩才情、卖弄学问、追求典雅工丽习气,开明代戏曲史上骈俪派之先河。《香囊记》出现后即为一些封建文人称赞,誉为像《大雅》那样能“厚风俗,正人心”(见明陶奭龄《喃喃录》卷上),效尤者亦纷沓而至。徐渭《南词叙录》曾对此类“以时文为南曲”之作予以严厉抨击。今存明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继志斋刻本影印。
傳奇。明邵燦撰。《南詞叙錄》、《曲品》均著錄。此劇演南宋張九成考中狀元,因策論違忤丞相,被遣派嶽飛幕下監軍。不久又遭讒言,受命出使契丹,羁留漠北。其妻邵貞娘思夫心切,忽有敗兵持九成所佩之紫香囊,前來易食,并謊稱九成已戰死。其弟欲明真相,遠赴朔方探信。值契丹南下,兵破汴京,貞娘與婆母逃難,中途遇賊驚散,寄居周姥姥家。紫香囊複為趙軍使之子所得,遣媒欲強娶貞娘。時九成經曆十二載,始自契丹逃歸,以功授觀察使,遇貞娘前來告狀,夫妻相會。後合家團圓,一門旌表。作者自稱撰寫此劇是緊步丘浚《五倫全備記》的後塵,說忠教孝,宣揚封建綱常。劇本結構松散,情節多蹈襲《琵琶記》和《拜月亭記》。又以《詩經》、杜甫詩句勻入曲中,賓白亦多文語。此種自诩才情、賣弄學問、追求典雅工麗習氣,開明代戲曲史上骈俪派之先河。《香囊記》出現後即為一些封建文人稱贊,譽為像《大雅》那樣能“厚風俗,正人心”(見明陶奭齡《喃喃錄》卷上),效尤者亦紛沓而至。徐渭《南詞叙錄》曾對此類“以時文為南曲”之作予以嚴厲抨擊。今存明刊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繼志齋刻本影印。
传奇剧本。清方成培著。作者《自序》说:此剧为“更定”他作而成,“遣词命意,颇极经营,务使有裨世道,以归于雅正。”近人吴梅《霜厓曲跋》说:“观其《自序》,煞费苦心。然剧中篇幅过狭,套数失次,亦非尽美之作。”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今《水斗》、《断桥》二出,最流行歌场中,艳丽之中,鬼气逼人,别具一种风格,亦杰构之一也。”此剧是一部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著名悲剧。作品成功地描写了白娘子为了争取自由爱情而进行的反抗斗争,客观地反映了以法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对异端思想的仇视和镇压,具有反封建的重大主题。剧本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悲壮的悲剧美感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宿命论观点和妥协思想。
傳奇劇本。清方成培著。作者《自序》說:此劇為“更定”他作而成,“遣詞命意,頗極經營,務使有裨世道,以歸于雅正。”近人吳梅《霜厓曲跋》說:“觀其《自序》,煞費苦心。然劇中篇幅過狹,套數失次,亦非盡美之作。”日本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說:“今《水鬥》、《斷橋》二出,最流行歌場中,豔麗之中,鬼氣逼人,别具一種風格,亦傑構之一也。”此劇是一部以神話傳說為題材的著名悲劇。作品成功地描寫了白娘子為了争取自由愛情而進行的反抗鬥争,客觀地反映了以法海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對異端思想的仇視和鎮壓,具有反封建的重大主題。劇本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具有悲壯的悲劇美感和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宿命論觀點和妥協思想。
传奇剧本。明徐霖作。一说薛近兖作。取材于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情节较同一题材的元石君宝、明朱有燉所作同名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有所发展。写书生郑元和与妓女李亚仙相爱。元和金尽,鸨母遂用计拆散二人。元和流落市井,以替人唱哀歌为生。其父郑儋进京途中,意外发现儿子,将其打死,抛在荒郊。元和醒后,唱莲花落行乞。后为亚仙找回,用绣襦给他御寒,调理病体,又赎己身与之结为夫妇。元和状元及第后,授成都府参军,上任途中适与新授成都府尹的郑儋相遇。最后以郑儋承认元和与亚仙的爱情、父子妥协为结。作品歌颂亚仙与元和的真挚爱情,对郑儋的蛮横、残暴给予鞭挞。许多戏曲剧种都有改编演出。
傳奇劇本。明徐霖作。一說薛近兖作。取材于唐白行簡傳奇小說《李娃傳》。情節較同一題材的元石君寶、明朱有燉所作同名雜劇《李亞仙花酒曲江池》有所發展。寫書生鄭元和與妓女李亞仙相愛。元和金盡,鸨母遂用計拆散二人。元和流落市井,以替人唱哀歌為生。其父鄭儋進京途中,意外發現兒子,将其打死,抛在荒郊。元和醒後,唱蓮花落行乞。後為亞仙找回,用繡襦給他禦寒,調理病體,又贖己身與之結為夫婦。元和狀元及第後,授成都府參軍,上任途中适與新授成都府尹的鄭儋相遇。最後以鄭儋承認元和與亞仙的愛情、父子妥協為結。作品歌頌亞仙與元和的真摯愛情,對鄭儋的蠻橫、殘暴給予鞭撻。許多戲曲劇種都有改編演出。
传奇剧本。明周履靖作。二卷四十出。履靖字逸之,号梅墟,自称螺冠子,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约万历年间在世。此剧演梅玉与柳淑娘恋爱婚合故事。梅、柳二母乃结义姊妹,梅往探柳母,事之如亲母姨。与淑娘彼此爱慕,锦笺赠答,两情既定,而柳母全然不觉。及梅玉应试高中,始合笺团圆。
傳奇劇本。明周履靖作。二卷四十出。履靖字逸之,号梅墟,自稱螺冠子,浙江秀水(今嘉興)人。約萬曆年間在世。此劇演梅玉與柳淑娘戀愛婚合故事。梅、柳二母乃結義姊妹,梅往探柳母,事之如親母姨。與淑娘彼此愛慕,錦箋贈答,兩情既定,而柳母全然不覺。及梅玉應試高中,始合箋團圓。
传奇剧本。明姚茂良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此岳武穆事。词简净。演此令人眦裂。”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虽庸笔,亦不失音韵。《金牌宣召》一折,大得作法,惜闲诨过繁。末以冥鬼结局,前既枝蔓,后遂寂寥。“近人任二北《曲海扬波》记明冯梦龙《精忠旗自序》说:“旧有《精忠记》,俚而失实。”清梁廷楠《曲话》说:“《鸣凤》之状子,《精忠》之颂,虽皆集曲名而属,然支离牵扯,不足数矣。”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曲词质朴遒劲,以关目情节胜,壮烈悲愤,令人不觉裂眦。”此剧热情歌颂了岳飞的精忠报国,抨击了秦桧陷害岳飞、卖国求荣的滔天罪行,但亦表现出宿命论思想。作品悲剧气氛浓厚,人物形象比较鲜明,曲辞质朴苍劲,但结构较为松散。
傳奇劇本。明姚茂良著。明呂天成《曲品》以此劇入“能品”,說:“此嶽武穆事。詞簡淨。演此令人眦裂。”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以此劇入“能品”,說:“雖庸筆,亦不失音韻。《金牌宣召》一折,大得作法,惜閑诨過繁。末以冥鬼結局,前既枝蔓,後遂寂寥。“近人任二北《曲海揚波》記明馮夢龍《精忠旗自序》說:“舊有《精忠記》,俚而失實。”清梁廷楠《曲話》說:“《鳴鳳》之狀子,《精忠》之頌,雖皆集曲名而屬,然支離牽扯,不足數矣。”日本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說:“曲詞質樸遒勁,以關目情節勝,壯烈悲憤,令人不覺裂眦。”此劇熱情歌頌了嶽飛的精忠報國,抨擊了秦桧陷害嶽飛、賣國求榮的滔天罪行,但亦表現出宿命論思想。作品悲劇氣氛濃厚,人物形象比較鮮明,曲辭質樸蒼勁,但結構較為松散。
明代传奇剧本。许自昌撰。《远山堂曲品》著录。取材于小说《水浒传》第10至22回,及第39至44回的有关故事。写郓城县押司宋江,为人侠义好施,同晁盖友善。晁盖劫取生辰纲后,因白胜被捕,将其供出。官府行文郓城县逮晁,宋江知之,急忙报信,让晁逃往梁山。晁为报答救难之恩,致书宋江,并赠以黄金。不料书信落入宋江之妾阎婆惜手,而阎与张文远私通,即以此要挟,逼宋写休书。宋江怒杀阎婆惜,欲投奔梁山。途经浔阳,遇友人戴宗,两人登楼对饮。宋江醉后,题反诗于壁上,被蔡九知府捉住,问成死罪。晁盖率梁山弟兄,前往劫法场,救宋江上梁山聚义。剧中张文远借茶、阎婆惜活捉等情节,不见于小说,系作者新添出。此剧旨在写宋、阎的故事,然敷演晁盖等人事过多,未免喧宾夺主。曲辞宾白喜用骈俪词句,与梁山好汉身分亦不相称。《借茶》、《刘唐》、《拾巾》、《前诱》、《后诱》、《杀惜》、《活捉》诸出,一直盛行于昆曲舞台上。其他戏曲剧种亦多有改编演出。今存明刊本及清抄本,《古本戏曲从刊初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影印。明王异有改订本《水浒记》,今佚。
明代傳奇劇本。許自昌撰。《遠山堂曲品》著錄。取材于小說《水浒傳》第10至22回,及第39至44回的有關故事。寫郓城縣押司宋江,為人俠義好施,同晁蓋友善。晁蓋劫取生辰綱後,因白勝被捕,将其供出。官府行文郓城縣逮晁,宋江知之,急忙報信,讓晁逃往梁山。晁為報答救難之恩,緻書宋江,并贈以黃金。不料書信落入宋江之妾閻婆惜手,而閻與張文遠私通,即以此要挾,逼宋寫休書。宋江怒殺閻婆惜,欲投奔梁山。途經浔陽,遇友人戴宗,兩人登樓對飲。宋江醉後,題反詩于壁上,被蔡九知府捉住,問成死罪。晁蓋率梁山弟兄,前往劫法場,救宋江上梁山聚義。劇中張文遠借茶、閻婆惜活捉等情節,不見于小說,系作者新添出。此劇旨在寫宋、閻的故事,然敷演晁蓋等人事過多,未免喧賓奪主。曲辭賓白喜用骈俪詞句,與梁山好漢身分亦不相稱。《借茶》、《劉唐》、《拾巾》、《前誘》、《後誘》、《殺惜》、《活捉》諸出,一直盛行于昆曲舞台上。其他戲曲劇種亦多有改編演出。今存明刊本及清抄本,《古本戲曲從刊初集》據明末汲古閣原刻初印本影印。明王異有改訂本《水浒記》,今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