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王仁裕撰。一卷。仁裕字德辇,后周天水(今甘肃天水西南)人。以文辞知名,历仕晋、汉、周三朝,入蜀官至翰林学士。蜀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皆系社会传闻,列一百四十六个标题,每条少则一、二十字,多则二、三百字,全书约万余字。内容以奇异物品为多,如记事珠、游仙枕、辟寒犀、自暖杯、照病镜、警恶刀、龙皮扇,夜明杖等等,均属不实奇物。记人物事迹,亦多与史实不符,然初具故事情节。有些故事具有史料价值。历来版本流传较多。卷数各异。如《续百川学海丙集》、《历代小史》、《五朝小说》、《唐人说荟》、《说库》 等丛书均题一卷。《顾氏文房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均题二卷。《四库全书》题作四卷。《旧小说》只收二则。
五代王仁裕撰。一卷。仁裕字德辇,後周天水(今甘肅天水西南)人。以文辭知名,曆仕晉、漢、周三朝,入蜀官至翰林學士。蜀亡,仁裕至鎬京,采摭民言,得開元天寶遺事一百五十九條,皆系社會傳聞,列一百四十六個标題,每條少則一、二十字,多則二、三百字,全書約萬餘字。内容以奇異物品為多,如記事珠、遊仙枕、辟寒犀、自暖杯、照病鏡、警惡刀、龍皮扇,夜明杖等等,均屬不實奇物。記人物事迹,亦多與史實不符,然初具故事情節。有些故事具有史料價值。曆來版本流傳較多。卷數各異。如《續百川學海丙集》、《曆代小史》、《五朝小說》、《唐人說荟》、《說庫》 等叢書均題一卷。《顧氏文房小說》、《叢書集成初編》均題二卷。《四庫全書》題作四卷。《舊小說》隻收二則。
笔记小说。五代南唐徐铉(916—991)撰。六卷。铉有《骑省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积二十年功夫,收记一百五十则神怪之事,初编十卷。内容非神即怪,少有灾异。所录怪异,皆以劝善惩恶为宗旨,文字亦简率质直。如人食马粪。鬼虎害人、蝙蝠阻路、古尸升天、土龙出而人亡、地震则国灭等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其自序称:“自乙未岁至乙卯凡二十年,仅百五十事。”即本书始作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迄于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为徐铉未入宋时所作。
筆記小說。五代南唐徐铉(916—991)撰。六卷。铉有《騎省集》已著錄。是書為作者積二十年功夫,收記一百五十則神怪之事,初編十卷。内容非神即怪,少有災異。所錄怪異,皆以勸善懲惡為宗旨,文字亦簡率質直。如人食馬糞。鬼虎害人、蝙蝠阻路、古屍升天、土龍出而人亡、地震則國滅等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其自序稱:“自乙未歲至乙卯凡二十年,僅百五十事。”即本書始作于後唐清泰二年(935年),迄于後周世宗顯德二年(955年),為徐铉未入宋時所作。
北宋黄体复撰。十卷。专记五代前后蜀至宋真宗时蜀中异闻。休复杂录见闻,始于前蜀和后蜀,终于宋真宗时,以蜀中轶事集为是编。其间论烧炼服饵导引之术、胪列道家灵迹者,占全书大半。虽多及神怪,往往借以劝戒。所记史迹、杂事亦足订小说之讹,为清四库馆臣誉为“小说中最为近理者”。内容多涉神怪,尤以道家灵异、炼丹服药和导引之术条目最多。书中尚有关于蜀地社会情况、风俗掌故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材料,可供参考。《郡斋读书志》云: “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 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录之。”故名。十卷。有穴研斋影宋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四库全书》本、 《湖北先正遗书》本、《择是居丛书》本等。
北宋黃體複撰。十卷。專記五代前後蜀至宋真宗時蜀中異聞。休複雜錄見聞,始于前蜀和後蜀,終于宋真宗時,以蜀中轶事集為是編。其間論燒煉服餌導引之術、胪列道家靈迹者,占全書大半。雖多及神怪,往往借以勸戒。所記史迹、雜事亦足訂小說之訛,為清四庫館臣譽為“小說中最為近理者”。内容多涉神怪,尤以道家靈異、煉丹服藥和導引之術條目最多。書中尚有關于蜀地社會情況、風俗掌故及文學、藝術等方面材料,可供參考。《郡齋讀書志》雲: “茅亭,其所居也。暇日,賓客話言及虛無變化、 謠俗蔔筮,雖異端而合道旨、屬懲勸者,皆錄之。”故名。十卷。有穴研齋影宋本、 《津逮秘書》本、 《學津讨原》本、 《四庫全書》本、 《湖北先正遺書》本、《擇是居叢書》本等。
轶事小说集。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旧题唐柳宗元撰。二卷。宗元有《河东先生集》已著录。是书唐艺文志未著录,宋人何远以为本朝王铚所作,假托柳氏大名。朱熹亦持何氏观点。清四库馆臣进而检讨书中文字,颇以笔力贫弱,非柳氏大家所为,考其记事,又多类同于宋人,不无道理。全文约5600字,共收笔记43则,主要记述了隋唐时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轶闻奇事。《直斋书录解题》、 《通考》、 《宋志》著录,一卷。今存《柳河东全集》本、 《百川学海》本、 《稗海》本、皆为二卷。又有《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均作一卷。二卷本和一卷本同。
轶事小說集。又名《河東先生龍城錄》。舊題唐柳宗元撰。二卷。宗元有《河東先生集》已著錄。是書唐藝文志未著錄,宋人何遠以為本朝王铚所作,假托柳氏大名。朱熹亦持何氏觀點。清四庫館臣進而檢讨書中文字,頗以筆力貧弱,非柳氏大家所為,考其記事,又多類同于宋人,不無道理。全文約5600字,共收筆記43則,主要記述了隋唐時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轶聞奇事。《直齋書錄解題》、 《通考》、 《宋志》著錄,一卷。今存《柳河東全集》本、 《百川學海》本、 《稗海》本、皆為二卷。又有《曆代小史》本, 《說郛》本、 《五朝小說》本、 《唐人說荟》本均作一卷。二卷本和一卷本同。
唐张鷟撰。一卷。鷟有《朝野佥载》已著录。是编记故事二十三则,每则多至二三百字,少则二三十字。多为唐武周时事,如酷吏专事罗织,刑戮残忍,贪财好淫,食人精肉,少有灵异怪诞,乖戾时事。书中有记开元以后事,当为后人窜入。故事更有重见《朝野佥载》者。
唐張鷟撰。一卷。鷟有《朝野佥載》已著錄。是編記故事二十三則,每則多至二三百字,少則二三十字。多為唐武周時事,如酷吏專事羅織,刑戮殘忍,貪财好淫,食人精肉,少有靈異怪誕,乖戾時事。書中有記開元以後事,當為後人竄入。故事更有重見《朝野佥載》者。
南宋·康誉之撰。笔记小说集。一卷。本书追述北宋轶闻。作者生于中州,目睹汴都之盛,故以“昨梦”为名。其中记黄河卷埽事、老君庙画壁事等,可资考证。记开封尹李伦故事。篇幅较长,情节曲折,有如传奇小说。内容记述北宋轶闻。如隐士修老子庙,名将燕山回,均带仙道色彩。其中《鬼媒人》《未婚嫁娶》记北地冥婚风俗,含有鬼话成分。有《广百川学海》本、《古今学海》本、《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著录。
南宋·康譽之撰。筆記小說集。一卷。本書追述北宋轶聞。作者生于中州,目睹汴都之盛,故以“昨夢”為名。其中記黃河卷埽事、老君廟畫壁事等,可資考證。記開封尹李倫故事。篇幅較長,情節曲折,有如傳奇小說。内容記述北宋轶聞。如隐士修老子廟,名将燕山回,均帶仙道色彩。其中《鬼媒人》《未婚嫁娶》記北地冥婚風俗,含有鬼話成分。有《廣百川學海》本、《古今學海》本、《學海類編》本。《四庫全書》著錄。
笔记小说。魏曹丕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此集旧题魏文帝(曹丕)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三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卷数同,而撰人则改题张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撰人同《旧唐书》,而卷数则减为一卷,或已有阙失。宋以后未见著录。原书已佚,而晋唐人著述颇引用。鲁迅辑入《古小说钩沉》五十则。今人辑本增《韩凭夫妇》一条,而去其窜入甘露、开始年间曹丕身后事五条,存四十六条。《新唐志》作一卷。宋时亡佚。因书中有记正始、甘露年间事,故宋以后人多以为晋张华撰,然初盛唐人皆不云张华。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云: “意张华续文帝书,而后人合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于两说间不作抉择,惟据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有征引,定其为“魏晋人作无疑也。”
筆記小說。魏曹丕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錄。此集舊題魏文帝(曹丕)撰。《隋書·經籍志》雜傳類著錄三卷。《舊唐書·經籍志》雜傳類著錄卷數同,而撰人則改題張華。《新唐書·藝文志》小說家類,撰人同《舊唐書》,而卷數則減為一卷,或已有阙失。宋以後未見著錄。原書已佚,而晉唐人著述頗引用。魯迅輯入《古小說鈎沉》五十則。今人輯本增《韓憑夫婦》一條,而去其竄入甘露、開始年間曹丕身後事五條,存四十六條。《新唐志》作一卷。宋時亡佚。因書中有記正始、甘露年間事,故宋以後人多以為晉張華撰,然初盛唐人皆不雲張華。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雲: “意張華續文帝書,而後人合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于兩說間不作抉擇,惟據南朝宋裴松之《三國志》注、後魏郦道元《水經注》皆有征引,定其為“魏晉人作無疑也。”
唐孙棨撰。一卷。棨字文威,自号无为。官翰林学士。居长安中,颇有介静之名。忧患风教,以警世人,因撰是编。成书于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 ,约七千余字。北里,即唐长安城平康里,诸妓所聚居之地。仆马豪华,宴游崇侈。记载晚唐长安城北平康里歌妓生活以及士大夫冶游妓故事,可从中考见唐时京都市民生活,有一定史料价值。《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入小说家。有《续百川学海》本、 《古今说海》本、《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编入《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出版。
唐孫棨撰。一卷。棨字文威,自号無為。官翰林學士。居長安中,頗有介靜之名。憂患風教,以警世人,因撰是編。成書于唐僖宗中和年間(881—884) ,約七千餘字。北裡,即唐長安城平康裡,諸妓所聚居之地。仆馬豪華,宴遊崇侈。記載晚唐長安城北平康裡歌妓生活以及士大夫冶遊妓故事,可從中考見唐時京都市民生活,有一定史料價值。《宋史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均入小說家。有《續百川學海》本、 《古今說海》本、《說郛》本、 《五朝小說》本等。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編入《中國文學參考資料小叢書》出版。
本名《阙史》。笔记。唐高彦休(854—?)撰。二卷。彦休号参寥子。乾符进士。祖辈历仕唐朝,常听长者议论国事,留心草记,岁久所录甚繁。逢黄巢义军攻入长安,逃奔途次,旅泊江表,亡逸过半。整理编次,又删削芜杂,十存三四,故曰“阙史”。于僖宗中和四年(884)成书。原本三卷,今见上卷二十五篇,下卷二十六篇,共五十一篇,二万余字。各篇均首列标题,记唐末社会人物掌故,有则后附评议,申明作者观点。有《知不足斋丛书》《龙威秘书》《丛书集成初编》以及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诸本。原书散佚过半,故名“阙史”。书凡五十一条,所记多中晚唐人物琐事及掌故,间亦杂神鬼怪异事。
本名《阙史》。筆記。唐高彥休(854—?)撰。二卷。彥休号參寥子。乾符進士。祖輩曆仕唐朝,常聽長者議論國事,留心草記,歲久所錄甚繁。逢黃巢義軍攻入長安,逃奔途次,旅泊江表,亡逸過半。整理編次,又删削蕪雜,十存三四,故曰“阙史”。于僖宗中和四年(884)成書。原本三卷,今見上卷二十五篇,下卷二十六篇,共五十一篇,二萬餘字。各篇均首列标題,記唐末社會人物掌故,有則後附評議,申明作者觀點。有《知不足齋叢書》《龍威秘書》《叢書集成初編》以及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諸本。原書散佚過半,故名“阙史”。書凡五十一條,所記多中晚唐人物瑣事及掌故,間亦雜神鬼怪異事。
笔记。明刘基(1311—1375)撰。二卷。基有《诚意伯文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基于元末弃官归里居青田时所作。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一百八十二条,(原作十卷十八章一百九十五条),约八万字。作者假托“郁离子”回答各种问题,故以名书。徐一夔《郁离子序》云:“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吴从善《郁离子序》:“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是书计182条,每条叙一事、明一理,行文多用寓言形式,取譬事物,明乎其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伦理及神仙鬼怪等。对元末弊政多有剖析。
筆記。明劉基(1311—1375)撰。二卷。基有《誠意伯文集》已著錄。此編為劉基于元末棄官歸裡居青田時所作。全書分上下兩卷共一百八十二條,(原作十卷十八章一百九十五條),約八萬字。作者假托“郁離子”回答各種問題,故以名書。徐一夔《郁離子序》雲:“離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為盛世文明之治。”吳從善《郁離子序》:“夫郁郁,文也;明兩,離也;郁離者文明之謂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謂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是書計182條,每條叙一事、明一理,行文多用寓言形式,取譬事物,明乎其義。内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倫理及神仙鬼怪等。對元末弊政多有剖析。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祝允明撰, 四卷。今存版本有明刊本、同治十三年元和祝氏刻本、宣统三年时中书局排印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以下为一卷本:有《历代小史》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续说郛》本等。所谓“九朝”,据本书李文楷序解释,是“自有明开国,逮嘉靖之季”,而“野记”含义有二: “九朝往迹,史不具列者”,一也; “并及闾巷琐屑事”,二也。二者均非正史, 故以“野记”作为书名。是书记明洪武至嘉靖九朝事,故《续说郛》又题作《九朝野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谓“多委巷之谈”,以史实乖违责之。但本书题名“野记”,即已无意以信史标榜。书中虽兼及典章国故,而大多采自里巷传闻,具备故事性。作者身当嘉靖之世,文网渐弛,又生性磊落,放任不羁,故能对列朝史事秉笔直录。尤其是明初洪武残暴猜忌,滥杀无辜的事件,书中反复叙及。
明代文言轶事小說集,祝允明撰, 四卷。今存版本有明刊本、同治十三年元和祝氏刻本、宣統三年時中書局排印本、 《申報館叢書續集》本,以下為一卷本:有《曆代小史》本、 《叢書集成初編》本、 《續說郛》本等。所謂“九朝”,據本書李文楷序解釋,是“自有明開國,逮嘉靖之季”,而“野記”含義有二: “九朝往迹,史不具列者”,一也; “并及闾巷瑣屑事”,二也。二者均非正史, 故以“野記”作為書名。是書記明洪武至嘉靖九朝事,故《續說郛》又題作《九朝野記》。《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小說家類存目謂“多委巷之談”,以史實乖違責之。但本書題名“野記”,即已無意以信史标榜。書中雖兼及典章國故,而大多采自裡巷傳聞,具備故事性。作者身當嘉靖之世,文網漸弛,又生性磊落,放任不羁,故能對列朝史事秉筆直錄。尤其是明初洪武殘暴猜忌,濫殺無辜的事件,書中反複叙及。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宋周密撰。六卷(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密有《齐东野语》已著录。此书因作于杭州癸辛街,因以为名。与所作《齐东野语》大致相近。然《野语》多考证旧文,记朝廷大政,此则琐事杂言居十之九,体列极不相同,实属小说类。本书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内容大多记“琐事杂言”、“颇猥杂”,它与周密的另一著作《齐东野语》相比,风格大致相类,体例殊不同,《野语》兼考证旧义,记朝廷大政之事多,而《杂识》辨订者不多,十分之九是记载琐事杂语,其中可以发现一些志怪类笔记小说。“孕妇双胎”,是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长,但颇具故事性,其最显著特色是,故事有头有尾,叙述完整,情节发展出乎意料。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說。宋周密撰。六卷(前集一卷,後集一卷,續集二卷,别集二卷)。密有《齊東野語》已著錄。此書因作于杭州癸辛街,因以為名。與所作《齊東野語》大緻相近。然《野語》多考證舊文,記朝廷大政,此則瑣事雜言居十之九,體列極不相同,實屬小說類。本書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說,内容大多記“瑣事雜言”、“頗猥雜”,它與周密的另一著作《齊東野語》相比,風格大緻相類,體例殊不同,《野語》兼考證舊義,記朝廷大政之事多,而《雜識》辨訂者不多,十分之九是記載瑣事雜語,其中可以發現一些志怪類筆記小說。“孕婦雙胎”,是一篇比較有代表性的志怪小說。這篇小說篇幅不長,但頗具故事性,其最顯著特色是,故事有頭有尾,叙述完整,情節發展出乎意料。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朱弁撰。《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作十卷。 《直斋书录解题》、 《文献通考》入子部小说家类。现常见有《丛书集成》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本书以大量篇幅记录北宋君臣的言行,对宋太祖、仁宗以及王安石变法时的有关人员记载特多,苏东坡轶事尤为瞩目,间及民情物理、珍奇特产、名山异泉、诗文考证等,内容驳杂而陈述皆简明可读,亦有生动如见者。建炎元年使金,被扣留长达十七年之久,约当绍兴四年(1134)前后成此书。书中有少量志怪小说,余皆北宋君臣趣闻佚事。所载王安石变法,蔡京生平事迹尤详。
宋代文言轶事小說。宋朱弁撰。《四庫全書總目》入子部雜家類,作十卷。 《直齋書錄解題》、 《文獻通考》入子部小說家類。現常見有《叢書集成》本、 《筆記小說大觀》本。本書以大量篇幅記錄北宋君臣的言行,對宋太祖、仁宗以及王安石變法時的有關人員記載特多,蘇東坡轶事尤為矚目,間及民情物理、珍奇特産、名山異泉、詩文考證等,内容駁雜而陳述皆簡明可讀,亦有生動如見者。建炎元年使金,被扣留長達十七年之久,約當紹興四年(1134)前後成此書。書中有少量志怪小說,餘皆北宋君臣趣聞佚事。所載王安石變法,蔡京生平事迹尤詳。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南宋张端义著。自序称: “耳为人至贵,言由音入,事由言听,古人有入耳著心之训,又有贵耳贱目之说。”因以名书、凡三卷,各自成集,一集成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二集成于淳祐四年(1244),三集成于淳祐八年(1248)。有《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另《宝颜堂秘笈》本作二卷, 《历代小史》本作一卷,皆删略不全。本书以录宋代朝野遗事为主,兼及诗话、考证等内容。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說。南宋張端義著。自序稱: “耳為人至貴,言由音入,事由言聽,古人有入耳著心之訓,又有貴耳賤目之說。”因以名書、凡三卷,各自成集,一集成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二集成于淳祐四年(1244),三集成于淳祐八年(1248)。有《津逮秘書》本、 《學津讨原》本,另《寶顔堂秘笈》本作二卷, 《曆代小史》本作一卷,皆删略不全。本書以錄宋代朝野遺事為主,兼及詩話、考證等内容。
金代文言志怪小说集。金元好问(1190—1257)撰。四卷。好问有《遗山先生诗集》已著录。此系元氏继宋代学者洪迈《夷坚志》而作,成于金末,七万余字。素材多来源于金代北方民间传说、趣闻轶事,包括神怪、奇异、世俗、名胜古迹,甚至医药、科技等二百余条,多具金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四库全书》谓为二卷,通行本仍为四卷。今存清嘉庆大梁书院本,道光《得月簃丛书》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解放后,有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点校本。《续夷坚志》远绍干宝《搜神记》,近承洪迈《夷坚志》,着意搜奇志怪,属于小说笔记。
金代文言志怪小說集。金元好問(1190—1257)撰。四卷。好問有《遺山先生詩集》已著錄。此系元氏繼宋代學者洪邁《夷堅志》而作,成于金末,七萬餘字。素材多來源于金代北方民間傳說、趣聞轶事,包括神怪、奇異、世俗、名勝古迹,甚至醫藥、科技等二百餘條,多具金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四庫全書》謂為二卷,通行本仍為四卷。今存清嘉慶大梁書院本,道光《得月簃叢書》本,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本。解放後,有中華書局一九八六年點校本。《續夷堅志》遠紹幹寶《搜神記》,近承洪邁《夷堅志》,着意搜奇志怪,屬于小說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