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1册。明马愈著。马愈,字抑之,号华发仙人,人称“马清痴”,嘉定(今上海市)人。明天顺甲申八年(1464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能诗文,善书法,亦工山水。该文集共收录马愈的文章作品35篇,这些文章主题贴近生活,内容涉及广泛,既包括《李廷墨》《印毒所产》《胡宗伯》《回回香料》《四指挥松》《番药》《方城石》《常州二守》《虾蟆》《擒虎》《搏肉狼》等普通的写人、记事、状物类作品,也包括《髑髅怪》《奇盗》《异骡》等等
全1冊。明馬愈著。馬愈,字抑之,号華發仙人,人稱“馬清癡”,嘉定(今上海市)人。明天順甲申八年(1464年)進士,官至刑部主事。能詩文,善書法,亦工山水。該文集共收錄馬愈的文章作品35篇,這些文章主題貼近生活,内容涉及廣泛,既包括《李廷墨》《印毒所産》《胡宗伯》《回回香料》《四指揮松》《番藥》《方城石》《常州二守》《蝦蟆》《擒虎》《搏肉狼》等普通的寫人、記事、狀物類作品,也包括《髑髅怪》《奇盜》《異騾》等等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一卷。明陆树声撰。卷前有自序,撰者称此书是其年衰退职后,归家“追忆见闻”所做的随笔札记。所谓“日抄”,乃“以余积日所得也”;树声别号“长水渔隐”,所以用“长水”冒题。存有明刊本、 《陆学士杂著》本、 《宝颜堂秘笈》本等。此书前面部分为杂论,论及《易》义以及《春秋》、《四书》等事;后面多记古人轶事,或亦杂以议论。这些记人部分,有轶事小说意味,其特点是善以言行叙人,写出人物品格。
明代文言筆記小說集。 一卷。明陸樹聲撰。卷前有自序,撰者稱此書是其年衰退職後,歸家“追憶見聞”所做的随筆劄記。所謂“日抄”,乃“以餘積日所得也”;樹聲别号“長水漁隐”,所以用“長水”冒題。存有明刊本、 《陸學士雜著》本、 《寶顔堂秘笈》本等。此書前面部分為雜論,論及《易》義以及《春秋》、《四書》等事;後面多記古人轶事,或亦雜以議論。這些記人部分,有轶事小說意味,其特點是善以言行叙人,寫出人物品格。
《冥寥子游》为文言笔记小说。明屠隆撰。明刊本、《广百川学海》本作一卷,《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作二卷。《续说郛》本作三卷。此书记叙冥寥子生性狂放,与时俗不合,遂弃官学道,云游四方。途遇一烟霞之友,结伴而行,各一瓢一衲。两人以乞食为生,“无问城郭村落,朱门白屋,仙观僧庐戒所,乞以食不以酒,以蔬不以肉”。风餐露宿,“或山鬼伺之,虎狼窥之,奈何山鬼无能为苦,虎狼无术以制之”。夜宿逆旅,“或有妇人冶容艳态而窥于门,须臾渐迫,微辞见调”,冥寥子端坐如初,妇人瞥然不见,“为鬼狐,为魔试,皆不可知矣。”冥寥子游三年,足迹几遍天下,归而葺一茅屋四明山中,终身不出。
《冥寥子遊》為文言筆記小說。明屠隆撰。明刊本、《廣百川學海》本作一卷,《寶顔堂秘笈》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皆作二卷。《續說郛》本作三卷。此書記叙冥寥子生性狂放,與時俗不合,遂棄官學道,雲遊四方。途遇一煙霞之友,結伴而行,各一瓢一衲。兩人以乞食為生,“無問城郭村落,朱門白屋,仙觀僧廬戒所,乞以食不以酒,以蔬不以肉”。風餐露宿,“或山鬼伺之,虎狼窺之,奈何山鬼無能為苦,虎狼無術以制之”。夜宿逆旅,“或有婦人冶容豔态而窺于門,須臾漸迫,微辭見調”,冥寥子端坐如初,婦人瞥然不見,“為鬼狐,為魔試,皆不可知矣。”冥寥子遊三年,足迹幾遍天下,歸而葺一茅屋四明山中,終身不出。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姚福撰。今存版本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纪录汇编》本、 《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 《历代小史》本等。唯《历代小史》本题作《清溪暇笔》。按《四库全书总目》作三卷,而作者自序作二卷。自序在提到写作经过时说,作者是从平日的读书或见闻中拈出“其中可惊、可喜、可怪、可笑、可考、可疑者”而写成的, 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它无甚可采。
明代文言筆記小說集, 姚福撰。今存版本有《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說》本、《紀錄彙編》本、 《今獻彙言》本、《續說郛》本、 《五朝小說》本、 《說庫》本、 《曆代小史》本等。唯《曆代小史》本題作《清溪暇筆》。按《四庫全書總目》作三卷,而作者自序作二卷。自序在提到寫作經過時說,作者是從平日的讀書或見聞中拈出“其中可驚、可喜、可怪、可笑、可考、可疑者”而寫成的, 此書雜記作者讀書所得及雜錄耳目見聞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為正史所不載者,可補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其它無甚可采。
清·梁恭辰撰。笔记小说集。初编、续编、三编、四编各六卷。内容记述历史传闻、人物轶闻、神鬼怪异。初编、三编含有大量鬼话,约计二十余条,如《与鬼讲理》《与鬼说情》《鬼穿下棺时衣》《闺中怨鬼》等即是。
清·梁恭辰撰。筆記小說集。初編、續編、三編、四編各六卷。内容記述曆史傳聞、人物轶聞、神鬼怪異。初編、三編含有大量鬼話,約計二十餘條,如《與鬼講理》《與鬼說情》《鬼穿下棺時衣》《閨中怨鬼》等即是。
笔记小说集。明江东伟著。四集。是书全仿刘义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据自序云:“道学家之作伪也,而容崖然,而口阚然。”“则夫正心、诚意云者,不过门面大话而已。”作者对道学颇不以为然。序末署天启丁卯(1627),盖成书之年。书中多抄录旧著,上自上古秦汉,近迄明季稗官,“而《世说》一字不入,何氏《语林》间收十之三”(凡例)。亦有不经见之史料,如“赏誉”门载礼部主事梁焯言:“宸濠反时,朝士归心者十之七,且曰:‘濠必成功。’”与官书有异。“豪爽”门记嘉靖时沈青崖不忿严世蕃之横虐,以酒灌严。又杨顺杀平民报功,为诗刺之曰:“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或劝公隐默自全。公曰:‘我昔非言官,今非哑子。若辈杀人,欺君要赏,吾誓不与共天。’”冯梦龙《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作沈青霞,其事可互为印证。是书以志人为主,三言两语,往往能传神。末附“壶公”评语。有天启刻本,十卷。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据以点校排印出版。
筆記小說集。明江東偉著。四集。是書全仿劉義慶《世說新語》,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據自序雲:“道學家之作僞也,而容崖然,而口阚然。”“則夫正心、誠意雲者,不過門面大話而已。”作者對道學頗不以為然。序末署天啟丁卯(1627),蓋成書之年。書中多抄錄舊著,上自上古秦漢,近迄明季稗官,“而《世說》一字不入,何氏《語林》間收十之三”(凡例)。亦有不經見之史料,如“賞譽”門載禮部主事梁焯言:“宸濠反時,朝士歸心者十之七,且曰:‘濠必成功。’”與官書有異。“豪爽”門記嘉靖時沈青崖不忿嚴世蕃之橫虐,以酒灌嚴。又楊順殺平民報功,為詩刺之曰:“白草黃沙風雨夜,冤魂多少覓頭顱。”“或勸公隐默自全。公曰:‘我昔非言官,今非啞子。若輩殺人,欺君要賞,吾誓不與共天。’”馮夢龍《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作沈青霞,其事可互為印證。是書以志人為主,三言兩語,往往能傳神。末附“壺公”評語。有天啟刻本,十卷。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據以點校排印出版。
轶事小说集。清朱翊清撰。十卷,续二卷。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于道光十三年(1833)至二十五年(1845)陆续写成。凡一百○九篇,约十九万字。内容丰富。有歌颂爱国思想的篇章,如《陈忠愍公死难事》、《瞿式耜》、《秦桧为豬》等。揭露统治阶级残暴、贪婪、腐败的篇什及讽刺官场丑恶,科场弊端,士风衰朽的佳作。如《大小》、《考对》、《殿试卷》等。此外,亦有野史逸闻、自然奇观、爱情故事。一般情节引人,语言凝炼。本书多叙世情,略述鬼怪,间杂以异闻考辨,且多辑录各书,尤以唐稗,清代笔记为夥。曰“彼劳山道士者”、“《聊斋志异》言”,或曰“此事已见《子不语》”,足窥其续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尤其《聊斋》的传统,采撷进入近代史前后的中国社会题材入集,以寄幽怀,以销块垒。有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文元堂刊本,民国间《笔记小说大观》本、岳麓书社一九八五年铅印本等。
轶事小說集。清朱翊清撰。十卷,續二卷。翊清字梅叔,别号紅雪山莊外史,歸安(今浙江吳興)人。生平事迹不詳。是書于道光十三年(1833)至二十五年(1845)陸續寫成。凡一百○九篇,約十九萬字。内容豐富。有歌頌愛國思想的篇章,如《陳忠愍公死難事》、《瞿式耜》、《秦桧為豬》等。揭露統治階級殘暴、貪婪、腐敗的篇什及諷刺官場醜惡,科場弊端,士風衰朽的佳作。如《大小》、《考對》、《殿試卷》等。此外,亦有野史逸聞、自然奇觀、愛情故事。一般情節引人,語言凝煉。本書多叙世情,略述鬼怪,間雜以異聞考辨,且多輯錄各書,尤以唐稗,清代筆記為夥。曰“彼勞山道士者”、“《聊齋志異》言”,或曰“此事已見《子不語》”,足窺其續六朝志怪與唐代傳奇,尤其《聊齋》的傳統,采撷進入近代史前後的中國社會題材入集,以寄幽懷,以銷塊壘。有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文元堂刊本,民國間《筆記小說大觀》本、嶽麓書社一九八五年鉛印本等。
笔记。清人俞樾(1821—1907)撰。十六卷。 樾有《春在堂全书》已著录。是书为著者六十岁时所作。时夫人新逝,作者于其墓右筑屋三间以居,名之曰“右台仙馆”。仿《搜神记》、《述异记》笔法,集一时见闻成是书。六百余篇,约二十六万八千字。内容虽未脱狐鬼之谈,然较之他书,人事渐多。多取材市井传闻,表现了城市生活的诸方面。有些作品直斥时弊, 如卷一《刑阿金》、《王惠芳》反映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害。卷四的《土四街》揭露恶霸鱼肉乡里的罪行,令人发指。卷十六《李信》考证了李信的真实家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清末志怪小说中较好的一部。有宣统二年(1910)朝记书社石印本,光绪九年(1883)刻本,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铅印本等。
筆記。清人俞樾(1821—1907)撰。十六卷。 樾有《春在堂全書》已著錄。是書為著者六十歲時所作。時夫人新逝,作者于其墓右築屋三間以居,名之曰“右台仙館”。仿《搜神記》、《述異記》筆法,集一時見聞成是書。六百餘篇,約二十六萬八千字。内容雖未脫狐鬼之談,然較之他書,人事漸多。多取材市井傳聞,表現了城市生活的諸方面。有些作品直斥時弊, 如卷一《刑阿金》、《王惠芳》反映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殘害。卷四的《土四街》揭露惡霸魚肉鄉裡的罪行,令人發指。卷十六《李信》考證了李信的真實家世,有較高的史料價值,為清末志怪小說中較好的一部。有宣統二年(1910)朝記書社石印本,光緒九年(1883)刻本,齊魯書社一九八五年鉛印本等。
笔记。清佚名撰。一卷。作者姓氏事迹均不详。约九千字。内容叙述清侍御钱岱一生富贵逸乐生活及最终风流云散的凄凉境况,旨在阐发人生如梦思想。文笔凝炼、叙事生动。有民国年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
筆記。清佚名撰。一卷。作者姓氏事迹均不詳。約九千字。内容叙述清侍禦錢岱一生富貴逸樂生活及最終風流雲散的凄涼境況,旨在闡發人生如夢思想。文筆凝煉、叙事生動。有民國年上海文明書局《說庫》本。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余永麟撰。此书《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总目》均入小说家类,无卷数。今存《砚云甲乙编》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一卷。全书记述杂事琐闻共五十余则,有些与《明史》记载略同(如所载倭国贡使宋素卿朝贡及日本土俗等),而大都“近于无稽之谈”(《四库全书总目》语),类传统《世说新语》等杂录故事。凡五十四条,一万一千余字。《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书说:“书中叙日本出处、土俗、朝贡三事颇详。其余记载,则颇多失实。如周歧凤以邪术坐罪,而永麟以为豪侠跌宕,力为左袒。又谓明太祖杀徐中山王达夫人,太祖虽猜忌残忍,何至如是?殆近於无稽之谈。至所载淫词琐事,更不足观矣。
明代文言轶事小說集。 一卷。明餘永麟撰。此書《欽定續通考》、 《四庫全書總目》均入小說家類,無卷數。今存《硯雲甲乙編》本、 《申報館叢書續集》本、 《叢書集成初編》本均一卷。全書記述雜事瑣聞共五十餘則,有些與《明史》記載略同(如所載倭國貢使宋素卿朝貢及日本土俗等),而大都“近于無稽之談”(《四庫全書總目》語),類傳統《世說新語》等雜錄故事。凡五十四條,一萬一千餘字。《四庫全書總目》介紹該書說:“書中叙日本出處、土俗、朝貢三事頗詳。其餘記載,則頗多失實。如周歧鳳以邪術坐罪,而永麟以為豪俠跌宕,力為左袒。又謂明太祖殺徐中山王達夫人,太祖雖猜忌殘忍,何至如是?殆近於無稽之談。至所載淫詞瑣事,更不足觀矣。
元代文言传奇小说集。元林坤辑集。今存明刊本、 《津逮秘书》本、 《说库》本为上下二卷。另, 《说郛》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作一卷。卷首有周达观《诚斋杂记叙》谓: “只以其中多艳异事,非宿士所宜述,故遂隐其名”,可知连周本人初也不知作者为谁,以后才辗转得知林坤是本书作者, “故特表而出之”。所以有些研究者以为本书作者为周达观,是不能成立的。本书“剽掇”汉晋唐宋诸家小说,“饾饤割裂, 而不著出典”(《四库总目》语)。如卷下的崑崙奴故事原出自裴铏《传奇》集,林坤摘录到《诚斋杂记》卷下中去,竟割裂成五个小故事,足见作者草率成编的严重程度。
元代文言傳奇小說集。元林坤輯集。今存明刊本、 《津逮秘書》本、 《說庫》本為上下二卷。另, 《說郛》本、 《古今說部叢書》本作一卷。卷首有周達觀《誠齋雜記叙》謂: “隻以其中多豔異事,非宿士所宜述,故遂隐其名”,可知連周本人初也不知作者為誰,以後才輾轉得知林坤是本書作者, “故特表而出之”。所以有些研究者以為本書作者為周達觀,是不能成立的。本書“剽掇”漢晉唐宋諸家小說,“饾饤割裂, 而不著出典”(《四庫總目》語)。如卷下的崑崙奴故事原出自裴铏《傳奇》集,林坤摘錄到《誠齋雜記》卷下中去,竟割裂成五個小故事,足見作者草率成編的嚴重程度。
是书《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著录。今有《砚云乙编》、《申报馆丛书续集》本等,其中《香艳丛书本》题《敝帚斋馀谈节录》。今据《学海类编》本整理。(选录《敝帚斋馀谈》十五则)
是書《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著錄。今有《硯雲乙編》、《申報館叢書續集》本等,其中《香豔叢書本》題《敝帚齋馀談節錄》。今據《學海類編》本整理。(選錄《敝帚齋馀談》十五則)
笔记小说集。近代潘纶恩著。十二卷,一百零八篇。纶恩,字箨园,著有《箨月山房诗钞》。筠坪老人序谓题材来源于“道听途说”,故名。体例则仿《聊斋志异》,篇末以“箨园氏曰”发议论。内容多为奇闻异事。创作于清代道光中后期至咸丰初年。收录小说一一○馀篇,大多数为情节曲折的传奇体之作。 潘纶恩除了揭露吏治黑暗、民风浇薄,还把笔触伸向家庭这个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单元,广泛地描写了这一社会细胞诸种人伦关系的窳败。 《道听途说》不仅以内容的批判性、揭露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艺术上也有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作为一部主要成书于道光年间的笔记小说,它在清代文言小说史...上标志着创作风气的一种转折。 对《道听途说》这种艺术特色,筠坪老人曾概括为“善道俗情”。 《道听途说》凝聚了潘纶恩的半生心血,也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集。
筆記小說集。近代潘綸恩著。十二卷,一百零八篇。綸恩,字箨園,著有《箨月山房詩鈔》。筠坪老人序謂題材來源于“道聽途說”,故名。體例則仿《聊齋志異》,篇末以“箨園氏曰”發議論。内容多為奇聞異事。創作于清代道光中後期至鹹豐初年。收錄小說一一○馀篇,大多數為情節曲折的傳奇體之作。 潘綸恩除了揭露吏治黑暗、民風澆薄,還把筆觸伸向家庭這個最基本、最普遍的社會單元,廣泛地描寫了這一社會細胞諸種人倫關系的窳敗。 《道聽途說》不僅以内容的批判性、揭露性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藝術上也有與之相适應的特色。作為一部主要成書于道光年間的筆記小說,它在清代文言小說史...上标志着創作風氣的一種轉折。 對《道聽途說》這種藝術特色,筠坪老人曾概括為“善道俗情”。 《道聽途說》凝聚了潘綸恩的半生心血,也是其傳世的唯一作品集。
笔记小说。清吴炽昌撰。正续集各八卷,共十六卷,一百○五篇。有些篇章各有数则,实收笔记小说一百五十多篇。炽昌号芗厈居士,浙江盐官(今海宁)人。长白山人门生,后放弃科举之途,从事游幕生活。此书自序云:“仆好闲话,与客言言,奇闻轶事,告述连绵。自少而壮,前三十年。所闻所见,已付雕镌。自壮而老,又三十年。投仆所好,搜罗蕃宣,续成八卷,就正群贤。”可见此书写于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至道光末年止,前后经六十年之久。此书所辑多为清代中叶轶事逸闻。描写将军、总督、进士、举人、秀才、州官、小令、幕客、讼师、布贩、米商、农户、车夫、义丐、 卜者、小偷、娼妓、骗子等各种人物形象,还涉及乾隆东巡、嘉庆初年的白莲教起义、道光中的禁烟运动和乡勇在崇明抗击英国军舰等历史事件。如《呆官》、《鸾仙》、《书讼师》、《书安邑狱》等,揭露清代吏治窳败和刑名司法之黑暗;《场外孝廉》、《假和尚》揭露科举制度之弊端,《淮南宴客记》和《查商》反映盐商之穷奢极欲,都有一定深度。亦有神怪故事及迷信成分。叙事简明生动、或诙谐,或辨析,雅俗共赏,文笔遒劲,评者以之与《聊斋》与《阅微草堂笔记》比峙。有道光十九年(1839)初刻本(正集),道光三
筆記小說。清吳熾昌撰。正續集各八卷,共十六卷,一百○五篇。有些篇章各有數則,實收筆記小說一百五十多篇。熾昌号芗厈居士,浙江鹽官(今海甯)人。長白山人門生,後放棄科舉之途,從事遊幕生活。此書自序雲:“仆好閑話,與客言言,奇聞轶事,告述連綿。自少而壯,前三十年。所聞所見,已付雕镌。自壯而老,又三十年。投仆所好,搜羅蕃宣,續成八卷,就正群賢。”可見此書寫于乾隆末年或嘉慶初年,至道光末年止,前後經六十年之久。此書所輯多為清代中葉轶事逸聞。描寫将軍、總督、進士、舉人、秀才、州官、小令、幕客、訟師、布販、米商、農戶、車夫、義丐、 蔔者、小偷、娼妓、騙子等各種人物形象,還涉及乾隆東巡、嘉慶初年的白蓮教起義、道光中的禁煙運動和鄉勇在崇明抗擊英國軍艦等曆史事件。如《呆官》、《鸾仙》、《書訟師》、《書安邑獄》等,揭露清代吏治窳敗和刑名司法之黑暗;《場外孝廉》、《假和尚》揭露科舉制度之弊端,《淮南宴客記》和《查商》反映鹽商之窮奢極欲,都有一定深度。亦有神怪故事及迷信成分。叙事簡明生動、或诙諧,或辨析,雅俗共賞,文筆遒勁,評者以之與《聊齋》與《閱微草堂筆記》比峙。有道光十九年(1839)初刻本(正集),道光三
《巫娥志》是明代作品,笔记小说,作者不详。
《巫娥志》是明代作品,筆記小說,作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