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尧俞(宋代)
傅尧俞
傅尧俞(1024~1091)北宋官员。原名胜二,字钦之,本郸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徙居孟州济源(今属河南)。未及二十岁即举进士,入仕初由县官渐至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因反对新法被贬,一度削职为民,宋哲宗朝,官拜给事中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兼侍讲等。元祐四年至六年,官拜中书侍郎。为官三十载,为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司马光赞之:“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於钦之见焉。” ►傅尧俞的诗文(3篇)
轶事典故
宋仁宗嘉祐末年,傅尧俞任监察御史,多有建树,内侍都很怕他。他认为民富才能国强,极力反对聚敛。后迁右司谏,同知谏院,很受英宗赵曙器重。有一次赵曙问他:“朝中官员众多,谁忠谁奸?”尧俞说;“大忠大奸,固不可移,一般人则要靠皇上教导。”赵曙听后,认为答得恰中要害,非常得体。
傅尧俞忠正耿直,不阿不谄。有一次,赵曙趁着讨论政事时对他说;一卿何不纠举蔡襄呢?”傅尧俞说:“如果蔡襄有罪,皇上何不自正典刑,要臣下纠举呢?”赵曙说:“你位处台谏要地,由你纠举,再付之公议,名义较正。”傅尧俞说:“若付之公议,臣只见到蔡襄营造山陵有功而不见其罪。臣身为谏官使臣受旨言事,臣不敢遵命。”
北宋神宗时,傅尧俞奉调进京。当时,王安石正在推行新法,本想傅尧俞能助他一臂之力,傅尧俞却说:“推行新法,世人都认为不妥当。如果我在谏院任职,定当极力陈述我的意见。”王安石听后很恼怒,先后把他调任河北转运使、江宁知府,后来又迁任许州、河阳等地。两年间,傅尧俞一直奔波于调动的途中,后被贬至黎阳县草料场管理仓库。郡里的长官来黎阳视察,傅尧俞也随着众人参加迎接的行列。郡太守顾及他曾任御史,要找其他官吏代他处理草料场的事务。傅尧俞说道:“担任什么样的官职,就要尽什么样的责任,怎能荒废职责呢?”他每天都去仓库处理公务,十年来不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
宋哲宗即位后,傅尧俞升任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傅尧俞厚重寡言,为人不设城府,论起朝廷大事,在皇帝面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曾上奏章说:“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假如让我举荐正直,处置奸佞,我虽才疏学浅,但怎敢不尽心尽力而为?如果让我窥探别人隐私,吹毛求疵,实在不是我的志向。”当初,他由谏官外调为地方官员,众人都认为他对新法有看法,一定不会执行。可是傅尧俞对朝廷的法令一律遵照执行。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君子要根据所处的职位来行事。谏官有向朝廷进言的责任,郡守则应该按照朝廷的法令政策处理事务。”
司马光曾说:“清廉、正直、勇敢三种品德,一个人很难兼备。我却在傅尧俞身上见到了。”邵雍也说:“傅尧俞清廉而不炫耀,正直而不偏激,勇敢而又温和,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傅尧俞的名句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