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日记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薛福成

日记。清薛福成(1838—1894)撰。六卷。福成,字叔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同治时充曾国藩幕僚,后随李鸿章筹办外交。光绪十五年(1889)出任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此书即此行日记。起自光绪十六年(1890)正月十一日,迄至次年(1891)二月三十日。从吴淞口出发,经香港、越南、新加坡、锡兰岛、亚丁、塞得港、西西里、马赛、巴黎、伦敦等地。对所见各国山川地理、人口数量、气候变化、政治议院、土特物产、商业税收、纺纱工厂、军械器物、邮政电信、医疗事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宴请交往与外部往返洋文照会、书信、交涉要件等,据实详记,编纂成帙。薛氏主张效法西方,发展中国工商业,强调私人集股成立公司,反对洋务派对新式工业的垄断政策。对研究近代丝绸之路及中西文化交流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有光绪年间石印本。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收入《走向世界丛书》中。

()

出使日记续刻 薛福成

游记。清薛福成(1838—1894)撰。十卷。福成有《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已著录,此系续集,其子莹中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辑编成书,自光绪十七年三月至二十年五月共四十个月之日记,约三十五万字。继前书后续记出使各国和中外边界各谈判事宜,但内容广涉当时世界各国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种、民族、部落、科学技术、地理形势、山脉河流、土壤所宜、动植物品种、特产、工农业生产状况、城市建筑规模、世界人口、土地开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语言文字、海陆交通、名胜古迹、历史典故、风俗习惯等,内容十分广泛。虽以游历国为主,国内事物也屡见不鲜。尤重中外交涉,或战事,或通商,或建交,或国内外对比。华侨的历史和现状,记载细致。间涉国内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利用外资和国际市场,修筑铁路,开办矿山,自建工厂。是中国近代史地重要典籍,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历史和思想史的重要史料。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传经楼校刻本,1985年湖南岳麓出版社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本。

()

花月尺牍 徐枕亚

徐枕亚撰,情书书信集。

()

欧行日记 郑振铎

日记。郑振铎著。1934年10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1927年5月至1928年10月,作者曾赴法、英游历,进行参观访问和读书写作。从动身开始,逐日写下了“日记”,并陆续寄回上海,给高君箴阅读,使妻子了解他的游踪。这部珍贵的日记,在几次搬家中大多散失了,仅有四分之一留存下来。于是在7年之后,交给良友出版,题为《欧行日记》。出版时写了《自记》,略述缘起。《欧行日记》是部很有特色的日记,也是很优美的散文作品。作者说,这部日记保存在箧中整整七年,“不愿意,且也简直没有想到,拿去发表。为的是,多半为私生活的记载,原来只是写来寄给君箴一个人看的。” 《欧行日记》的真实,自然可知。这样的日记,才是最真切可读的日记,它与一般为了给读者阅读的“日记”是大不相同的。郑振铎是著名的散文家,文笔真切,描写细腻,以抒情见长。作者说;“这部旅行日记,便不完全是记行程、记游历的干枯之作,其中也许还杂着些具有真挚的情感的话。”(《自记》)这正是《欧行日记》的可贵处,使它与流水账式的枯燥日记不同,具有真挚感情,具有细腻描写,成为优秀的散文作品。解放后,《欧行日记》没有单独出版过,现收在人民

()

异邦与故国 蒋光慈

日记集。蒋光慈著。1930年1月现代书局出版。这是作者旅居东京的日记,起于1929年8月25日,止于当年11月9日。前有极短的《序》。日记中间有失记的地方; 也许是作者公开出版时抽掉了,因为《序》中说“这是我在东京养病时一部分的日记”。这册日记的一部分,曾发表于《拓荒者》创刊号上,题为《东京之旅》。《异邦与故国》是部极好的抒情散文。1929年8月,作者迫于国内的险恶政治形势和个人处境,又加以肺病缠身,所以东渡日本去治病和创作,而日记中流露出的却是爱国的挚情,却是对政治和文艺动向的关心。日记的主调是对故国之思,书名为《异邦与故国》,也表明了这一点。日记的收束是:“呵,我应当归去,我应当归去,重新投入那悲哀的祖国的怀抱里!”这爱国的挚情,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异邦与故国》又是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日记册。日记真实地记录了当年蒋光慈的革命工作和创作活动。首先,他组织了太阳社东京支社。大家开座谈会,交流有关国内及日本文坛信息,交流创作经验,讨论修改文稿。其次,蒋光慈结交日本文艺界朋友,特别是与日本著名评论家藏原惟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再次,蒋光慈完成了长篇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的创作和苏联小说《一周间

()

爱眉小札 徐志摩

书信、日记集。徐志摩遗作。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包括《小曼序》、《志摩日记》、《志摩书信》、《小曼日记》四个部分。《志摩日记》收1925年8月9日至8月31日写于北京的日记和1925年9月5日至9月17日写于上海的日记共25则;《志摩书信》收1925年3月3日至5月27日徐志摩欧行出国前、赴欧途中及在俄、德、英、法、意等国的旅行中致陆小曼的书信11封;《小曼日记》收1925年3月11日至7月17日写于北京的日记共19则。又收入作者像、作者手写爱眉小札之题眉等插图9幅。《小曼序》简述了陆小曼和徐志摩相识的经过,情感发展的历程,并说明《爱眉小札》的编辑和出版是陆小曼遵从作者“生前的意见”的产物。本书所载日记与书信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前恋爱的记载。

()

周作人书信 周作人

书信集。周作人著。青光书局1933年7月初版。卷首以1933年4月17日致李小峰函为《序信》。分2部分。第一部分为“书”,作者称之为“是韩愈以来各文集中所录的那些东西”,21篇,如《山中杂信》(致伏园)、《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致伏园)、《与友人论性道德书》(致雨村)、《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致木天)、《乌篷船》(致子荣)等;第二部分为“信”,作者认为“比书意更老实点,因为都是随便写的”,77封,其中致俞平伯35封,致废名17封,致沈启无25封。

()

新废邮存底 沈从文

沈从文书信集,共29篇。沈从文的《新废邮存底》最早收入《云南看云集》。后者是沈从文最重要的散文集之一,1943年6月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集中文章共分三组:第一组收三篇论文,第二组收"新废邮存底"16则,第三组收"废邮存底"13则。其中"废邮存底"大多数写于抗战以前,其余两组均为昆明时期作品。"新废邮存底"诸篇,最早的一篇《四给一个青年作家》写于1940年2月3日,最晚的一篇《美与爱》可能写于1943年5月,是抗战中期前后沈从文思想发展

()

报任安书 司马迁

散文。又名《报任少卿书》。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关于本文的抒情特色,后人多有评论。梁代刘勰曾用“志气槃桓”来评论此文(《文心雕龙·书记》)。明代孙月峰评论说:“直抒胸臆,发挥又发挥,惟恐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激烈,唏嘘欲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评注昭明文选》引)孙执升说:“却少卿推贤进士之教,序自己著书垂后之意。回环照应,使人莫可寻其痕迹,而段落自尔井然。”(同上)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说:“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李兆洛说:“厚集其阵,郁怒奋势,成此奇观。”(《骈体文钞》卷十九)本文是司马迁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文中通过回答任安关于自己不能“推贤进士”的指责,申述了自己因为李陵主持公道而获罪被刑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极度的愤闷和痛苦之情,揭露了汉武帝不辨忠奸、肆虐专横的本性和当时上流社会的冷酷,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

()

我不敢让灵魂缺着供养 闻一多

闻一多曾说:“一个人要善于培植感情,无论是夫妇、兄弟、朋友、子女,经过曲折的人生培养出来的感情,才是永远回味无穷的。”这也是他对自己的婚姻和爱情的亲身体会。闻一多与高孝贞的爱情没有一见钟情的开始,他们在颠沛流离中互相搀扶,在艰难困苦中相濡以沫,在战火纷飞中不离不弃,他们的爱情在曲折的生活中分外浪漫,好似一坛美酒在岁月中酝酿出醉人的醇香。 这本书除了收录了闻一多给高孝贞的信件之外,还收录了他写给家中其他人的信件,从闻一多写给家人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闻一多先生从血气方刚的清华学子,到留美的爱国青年,再到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师的成长过程。对于父母,闻一多是孝顺谦恭的儿子;对于妻子,闻一多是顶天立地的丈夫;对于姊妹弟兄,闻一多与之互相督促亦师亦友;对于儿女闻一多是慈祥可亲的父亲。

()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朱生豪

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的情书精选集。朱生豪本来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自从遇到了宋清如之后,他的性格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信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宋清如的爱意,从人生理想到诗词歌赋,甚至日常的生活琐事,无话不谈,无情不诉,肆意倾吐心中的思念与爱慕。一封封信,一句句甜言蜜语,见证了两个人的爱情生活。 本书收录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精美情书,书中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的写作心迹,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爱意。朱生豪的信写得很频繁,一封信刚寄出,下一封信就又跟着寄出;有时信中字迹密密麻麻,有时信中只有一两句话,但每封信都情谊真挚,缱倦缠绵。

()

景善日记 景善

景善为清同治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读、内阁侍读学士、户、工、礼、吏部侍郎。光绪二十年(1894)以“原品休致”,在京家居。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被其子推入井中溺死。日记始于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00年1月25日),止于次年七月二十一日(1901年9月3日),记述此期间北京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清政府内部的纷争以及宫廷矛盾等。关于此本日记的介绍及英译本首见于宣统二年(1910)出版的英人濮兰德(J·O·P·Bland)和白克浩司(E·T·Back-house)合著的《慈禧外纪》第十七章中。据介绍, 日记原稿系八国联军入京搜劫景善住宅时,落入白克浩司之手,现存大英博物馆。曾一度被中、外史界视为信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亦曾收入。但自三十年代起,即有英人刘逸生(William Lewisohn)、荷兰人戴文达(J·J·L·Duyvendak)、英人特雷福尔一罗泼(Trevor-Roper)以及中国学者程明洲等从日记中的史实错误、文笔、发现经过以及白克浩司的为人等方面,证实《景善日记》系出于白克浩司的伪造。近年来,我国史学家丁名楠曾去英国访问,在伦郭看到日记的原稿及其它有关文献,著

()

从征缅甸日记 周裕

清周裕著。乾隆三十二年(1767),裕以一文官随明瑞征缅,将其亲身经历及明瑞征缅经过,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写成是书。该书对自明瑞引兵深入至宋赛后及明瑞殁于阵、部属回至永昌之情况,所记甚详,为他书所不及;而对波龙银厂记述尤详,为研究缅甸史、中缅关系史和华侨史的重要参考书。有《借月山房汇钞》本和《指海丛书》本。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金山钱熙祚、锡之甫校梓。

()

澄斋日记 恽毓鼎

本书记载了恽毓鼎一生的日记。其中包括文献、时事、读经史子集笔记、论古文诗词、民俗风情、家庭锁事。本书不仅反映了清廷末世的腐败,也在古籍版本书画手迹,行医处方,天气天象,地理地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故本书具有很高听史料价值和可读性,是值得推荐的一部好书。

()

东归日记 方士淦

(清)方士淦撰。方士淦,字莲舫,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尝从姚鼐弟子、内阁学士鲍桂星受辞章之学。嘉庆十二年(1804年)召试举人,历官至浙江湖州知府。道光六年(1826年)以事遣戍伊犁,道光八年(1828年)释归。著有《生还诗草》、《蔗余偶笔》、《啖蔗轩诗》等。本书不分卷。道光八年(1828年)三月十五日,作者自伊犁惠远城起身东归,途经乌鲁木齐、哈密、玉门、嘉峪关、张掖、兰州、天水、咸阳,于同年六月三十日到达今陕西西安。该书即是对这一行程见闻的记录,备载山川道里、汉回地名、风景形势、物产土俗、名贤轶事。书中保存了不少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的交通、风俗、城池等史料,对研究西北史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袁大化、王树楠等纂《新疆图志》多有采用,足见其见重于时。《东归日记》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西北行记丛萃》本(李正宇、王志鹏点校,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