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田歌

插田歌朗读

  

連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樓,适有所感,遂書其事為俚歌,以俟采詩者。

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婦白纻裙,農夫綠蓑衣。齊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時時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煙火生墟落。黃犬往複還,赤雞鳴且啄。路旁誰家郎?烏帽衫袖長。自言上計吏,年初離帝鄉。田夫語計吏:“君家侬定谙。一來長安罷,眼大不相參。”計吏笑緻辭:“長安真大處。省門高轲峨,侬入無度數。昨來補衛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

譯文

  連州城下,俯接着村落。偶然登上連州郡城樓,正好有所感受,于是把所感之事寫成民間歌謠,以等待采風的人來搜集它。

  岡上頭花草一抹齊,燕子飛東呵又飛西。遠望田塍像條線呵,一片白水波光參差。農婦穿着白麻布裙,農夫披着綠草蓑衣。一齊唱起田中歌呀,輕聲細語好似竹枝。但聽哀怨的歌聲響,不懂俚語不辨歌詞。時不時的一陣大笑,定是互相嘲笑嬉戲。水田平平苗兒漠漠,煙火升在村村落落。大黃狗,來回地走,紅公雞,邊叫邊啄。路旁誰家的小夥子,戴烏帽穿着大袖衣。自報說他是上計吏,年初才剛剛離京師。田夫對計吏把話講:“您家我可非常熟悉。您一從長安回鄉裡,見人就裝作不認識。”計吏笑着上前答話:“長安真大得了不起。省禁大門高大又威嚴,我可進去過無數次。近來補衛士的缺額,用一筒竹布就可以。您看二三年以後吧,我一定作個官人去。”

注釋

插田:插秧。

連州:地名,治所在今廣東連縣。

村墟:村落。墟,即虛,集市。宋代人吳處厚《青箱雜記》第三卷載:“嶺南謂村市為墟。柳子厚《童區寄傳》雲:‘之虛所賣之。’又詩雲:‘青箬(ruò)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即是也。蓋市之所在,有人則滿,無人則虛,而嶺南村市,滿時少,虛時多,謂之為虛,不亦宜乎!”(嶺南把鄉村集市叫作虛。柳宗元《童區寄傳》說:“到虛所賣他。”柳又作《柳州峒氓》詩說:“青竹皮裹着鹽的是歸峒之客,綠荷葉包着飯的是趕集的人”,說的就是集市。因為集市之處,有人的時候則擁擠不堪,無人的時候就一片空虛,而嶺南的村市,有人的時候少,無人的時候多,稱它作虛,是恰當的。)

郡樓:郡城城樓。

适:偶然,恰好。

俚歌:民間歌謠。

俟(sì):等待。

采詩者:采集民謠的官吏。《漢書·藝文志》說:“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資)考證也”。這一句指有意仿照民謠,中含諷谕,希望能下情上達,引起皇帝注意。

田塍(chéng):田埂。

參差:原指長短不齊的樣子。這裡形容稻田水光閃爍,明暗不定。

白纻(zhù)裙:白麻布做的裙子。纻,麻布。

蓑衣:用草或棕毛編織的雨衣。

田中歌:一作“郢中歌”。

嘤(yīng)伫(zhù):細聲細氣,形容相和的聲音。

如竹枝:像川東民歌《竹枝詞》一樣(句中句尾有和聲)。

怨響音:哀怨的曲調。

不辨俚語詞:聽不懂歌詞的内容。

嘲嗤(chī):嘲諷、譏笑,開玩笑。

漠漠:廣漠而沉寂。

郎:年輕小夥子。

烏帽:官帽,烏紗帽。東晉時為宮官所戴,至唐代普及為官帽。

上計吏:也叫上計、計吏,是封建社會地方政府派到中央辦理上報州郡年終戶口、墾田、收入等事務的小吏。

帝鄉:帝王所在,即京都長安。

侬(nóng):我,方言。

谙(ān):熟悉。

眼大:眼眶子高了,瞧不起人。

相參:相互交往。

省門:宮廷或官署的門。漢代稱宮中為省中,宮門為省闼(tà)。唐代中央政府中有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内侍六省,所以官署之門也稱省門。

轲峨:高大的樣子。

無度數:無數次。

昨來:近來,前些時候。

補衛士:填補了皇宮衛士的缺額。

筒竹布:筒中布和竹布。筒中布又名黃潤,是蜀中所産的一種細布。竹布是嶺南名産。“筒”字也可以講成一筒兩筒的筒。左思《蜀都賦》:“黃潤比筒”的“比筒”,就是每筒的意思。筒竹布即是一筒竹布。

官人:做官的人。指官。

參考資料:

1、高志忠 .劉禹錫詩詞譯釋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2 :134-136 .

2、高志忠 .劉禹錫詩詞譯釋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2 :136-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