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旋女

胡旋女朗读

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

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飖轉蓬舞。

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

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

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

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裡餘。

中原自有胡旋者,鬥妙争能爾不如。

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圜轉。

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園中冊作妃,金雞障下養為兒。

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

貴妃胡旋惑君心,死棄馬嵬念更深。

從茲地軸天維轉,五十年來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數唱此歌悟明主。

()

譯文

跳胡旋舞的舞女,心随着曲調的旋律,手随着鼓點舞動。

鼓樂聲中舞動雙袖,象雪花空中飄搖,象蓬草迎風飛舞,連飛奔的車輪都覺得比她緩慢,連急速的旋風也遜色了。

左旋右轉不知疲倦,千圈萬周還在轉個不停。

世上萬物都無可比拟,她的旋轉比飛轉的車輪和疾風還要快。

一曲終了拜謝天子,天子開口褒獎。

胡旋女出自西域的康居國,千辛萬苦從千萬裡外來到中原。

從此中原有了胡旋舞,中原舞者争奇鬥豔甚至超過胡旋女。

天寶末年綱紀敗壞大臣和女子都學這種飛快旋轉的胡旋舞。

其中宮中的楊貴妃和外鎮安祿山,兩人的胡旋舞跳得最出色。

楊貴妃因善歌舞受寵,在宮中樂部梨園内冊封為貴妃。安祿山則在宮中畫金雞為飾的坐障前被楊貴妃收為義子。

安祿山用胡旋舞迷惑了玄宗的眼睛,讓他分不清是非。以至叛軍度過了黃河他還不信安祿山已反叛。

楊玉環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驿,禁軍嘩變,玄宗無奈,隻得下令38歲的楊貴妃自缢。“念更深”,玄宗迫于無奈賜死楊貴妃後對她思念更深。

從這以後國家發生天翻地覆變化,五十年來胡旋舞卻一直延續下去。

胡旋女,請不要一味地跳胡旋舞,把我這首歌唱給賢明的君主聽讓他領悟。

注釋

胡旋女:跳胡旋舞的舞女。胡旋舞是由西域康居傳來的民間舞。胡旋舞的特點是旋律快、節奏快、轉圈多而難分面背。胡旋舞是因為在跳舞時須快速不停地旋轉而得名的。《新唐書·禮樂志》載:“胡旋舞者立毯上,旋轉如風。”。

戒近習也:要制止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白居易認為,唐玄宗就是貪戀這種胡舞導緻了安史之亂。現在胡旋舞依然盛行,作者寫這首關于胡旋舞的新樂府,就是要今日君主以此為戒。白居易的新樂府結構上有個特點,叫做“篇首标其目,卒章顯其志”。即,開頭點明寫此詩的目的,詩歌結尾處再點明創作的主旨。“戒近習也”即是“篇首标其目”。

回雪飄飖轉蓬舞:形容表演者在急速的旋轉(這也是胡旋舞得名的原因),像流風中飄飖的廻雪和旋轉着的蓬草。回雪,同“廻雪”; 飄飖(yáo),風吹飄蕩之狀;轉蓬,随風飄轉的蓬草。

康居(kāng qú):古西域國名。自錫爾河下遊,至吉爾吉斯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帶:清代學者魏源在《聖武記》中考證:古康居即今日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一帶。

天寶季年時欲變:天寶末年社會風氣産生巨大變化。“天寶”,唐玄宗年号,從天寶元年(742)到天寶十四年(755)。“時欲變”,指天寶末年綱紀敗壞。

圜轉(huán):旋轉。

太真:貴妃楊玉環号。楊玉環(719-756),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安祿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軋荦山,營州柳城(今遼甯朝陽)。

金雞障:畫金雞為飾的坐障。

兵過黃河疑未反: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在幽州(今北京市)發動叛亂,好大軍已渡過黃河,消息傳來,唐玄宗仍不相信,還認為是誣陷安祿山。

死棄馬嵬念更深: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四日,楊玉環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驿,禁軍嘩變,玄宗無奈,隻得下令38歲的楊貴妃自缢。“念更深”,玄宗迫于無奈賜死楊貴妃後對她思念更深。

地軸天維轉:指安史之亂給國家社會帶來巨大災難。

五十年來制不禁:指胡旋舞從康居國傳入中原後一直很流行。從玄宗天寶年間到白居易寫此詩的憲宗元和年間(806—819)約五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