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一

放言五首·其一朗读

朝真暮僞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

譯文

白日真黑夜假誰去分辨,從古到今的事無盡無休。

隻喜臧生能騙過聖人,又怎知甯子識破了裝傻的。

螢火蟲有光非真的火光,荷葉上的露水雖圓豈是真珠?

不要燒柴去照亮車馬,可憐的光彩有甚麼不同呢?

注釋

放言:意即無所顧忌,暢所欲言。

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他在元和五年(810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其間曾作《放言五首》,見《元氏長慶集》卷十八。

長句詩:指七言詩,相對五言詩而言;五言為短句。

李颀:唐代詩人,開元十三年(725年)進士,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此舉其兩句詩見于他的《雜興》詩。濟水:源出河南省濟源縣西王屋山,其故道過黃河而南,東流入今山東省境内。河:黃河。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誣蔑周公要篡位。周公于是避居于東,不問政事。後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懼而叛變,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東南。

接輿(yú)狂:接輿,傳說是春秋時楚國的一個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說“接輿狂”。其真實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車而歌,故稱接輿(見《論語·微子》、《莊子·逍遙遊》)。輿,本指車廂,亦泛指車。

予:我。出佐浔陽:被貶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馬,輔助治事。浔(xún)陽:指江州。隋設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陽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未屆所任:還未到達任所。屆:到。

暇(xiá):空閑時間。

綴(zhuì):撰寫。續其意:謂讀元稹《放言》之意。耳:歎詞。

辨:一作“辯”。底:啥。

臧(zāng)生:指臧武仲。臧:一作“莊”。防:是武仲的封地。武仲憑借其防地來要挾魯君。武仲:臧孫氏,名纥,官為司寇,在貴族中有“聖人之稱”(《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杜氏注:“武仲多知,時人謂之聖”)。詐聖:欺詐聖人。甯(nìng)子:指甯武子。甯:今亦作“甯”。知:同“智”。燔(fán)柴:此用為名詞,指火光。照乘:珠名。殊:異。

參考資料:

1、吳大奎 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 :210-213

2、彭重光 龔克昌.白居易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