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台·豐樂樓分韻得如字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朗读

修竹凝妝,垂楊駐馬,憑闌淺畫成圖。山色誰題?樓前有雁斜書。東風緊送斜陽下,弄舊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幾花前,頓老相如。

傷春不在高樓上,在燈前攲枕,雨外熏爐。怕舣遊船,臨流可奈清臞?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莫重來,吹盡綿,淚滿平蕪。

()

譯文

一叢叢修長的青蔥翠竹,宛如盛妝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我穿過竹林來到樓前,把馬匹拴在樓前的柳樹。登上高樓憑欄遠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麗的畫圖。這濃墨淡彩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筆,樓前斜行飛翔的大雁,就好象畫面上題款的楷書。東風凄凄,仿佛在緊催送夕陽西下,陣陣晚風滲透着涼意,将我們的酒意吹醒消除。我獨自一 個人在哀傷感歎,在花前觀賞留連還能有多少機會呢,想到我的衰老竟然是這樣的迅速。

更令我傷心的時候,并不是在高樓上登臨極目遠眺,而是在燈前斜倚繡枕,旁邊放着熏香銅爐,獨自聽聆着窗外的雨聲潇潇。我害怕遊船停泊在堤岸邊,怕在清波中看見自已的清瘦的面目。怎能忍受我的辛酸凄楚?飄飛的落花若是飛到西湖的波底,就連水中的魚兒也會感到憂傷愁若,攪得翠波翻覆。千萬不要再到這裡來,因為那時無情的春風會把柳絮吹得滿天飄舞,點點楊花點點楊花像人的傷心的眼淚一樣落滿平蕪。

注釋

高陽台:詞牌名,又名《慶春澤》。雙調一百字,平韻格。

豐樂樓:宋代西湖名勝之一。周密《武林舊事》卷五“湖山勝概”:“豐樂樓,舊為衆樂亭,又改聳翠樓,政和(北宋徽宗年号,1111-1118年)中改今名。淳祐(南宋理宗年号,1241-1252年)間,趙京尹與籌重建,宏麗為湖山冠……吳夢窗曾大書所賦《莺啼序》于壁,一時為人傳誦。“

分韻:一種和詩、和詞的方式,數人共賦一題,選定某些字為韻,用抓阄或指定的辦法分每人韻字,然後依韻而作。吳文英分得“如”字,詞中除一定要用“哪”為韻腳字外,其餘韻腳均須與“如”同韻(魚韻)。

凝妝:盛妝,濃妝。王昌齡《閨怨》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憑闌:倚靠欄杆。

題:題詩。

醒馀:指醒酒後。

相如: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所作有《子虛》、《上林》、《大人》、《長門》等賦。此處作者自指。

舣(yǐ):停船靠岸。

清臞(qú):即“清癯”,清瘦。

香綿:指柳絮。

平蕪:平遠的草地。歐陽修《踏莎行》詞:“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參考資料:

1、《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2636頁

2、呂明濤,谷學彜編著 .宋詩三百首.北京:中華書局,2009.7:263

3、上彊邨民(編 )蔡義江(解) .宋詞三百首全解. 上海: 複旦大學出版社, 2008/11/1 :289-290